◎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楚丘:chǔ qi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地名。 春秋 戎州 己氏 之邑。《春秋·隐公七年》:“ 戎 伐 凡伯 于 楚丘 以归。” 杨伯峻 注:“ 楚丘 当为 戎州 己氏 之邑,地界 曹国 与 宋国 之间。据《一统志》, 楚丘城 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西南、 曹县 东南三十里。 杜 注以为 卫 地,误。”2. 古地名。 春秋 卫 地。《左传·闵公二年》:“ 僖 之元年, 齐桓公 迁 邢 于 夷仪 ,封 卫 於 楚丘 。” 杨伯峻 注:“ 楚丘 , 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后用为迁移之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3. 复姓。 战国 齐 有 楚丘先生 。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古地名。春秋卫地。《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杨伯峻注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后用为迁移之典。
1、有个叫刘望的人曾写有《献江西钟令公》诗,诗云:“负笈蓬飞别楚丘,旌旄影里谒文侯。
2、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
3、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卜官楚丘事典。
4、夏末商初,季连部落的一支迁到地处中原的北楚丘(河南滑县东)、南楚丘(山东曹县东南)。
5、臣又闻汤及盘庚五迁其邑,典谟训诰,不以为非;卫文徙居楚丘,风人流咏。
6、景山在县东四十里,楚丘北,所谓“景员维河,涉彼景山”即此。
7、为了达到说服朝廷接受迁都之议,他以古证今,连类引譬,说明迁都之举古已有之:“盘庚五迁其邑”,“卫文徙居楚丘”。
8、边肃,字安国,应天府楚丘人。
9、望是登高远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
10、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及王则无不仲宣,语刘则无不公干。君明钻燧虽改,在文无变,忽劬劳之痛,成宴尔之亲,冒此苴?,命彼?翟。
11、《曹县志?山川》又说:“在曹县东四十里,故楚丘北,商所谓‘景员维河,涉彼景山’,即此。
12、《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於楚丘。
13、由以上分析可知,楚人起源于河南嵩山、新郑一带,迁移到南北楚丘才有了“楚”的名称。
14、元楚丘县属曹州。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