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86
更新于

诗语:shīy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诗的语言。《汉书·礼乐志》:“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论其数而法立。”宋刘攽《和杨十七苏子美》:“穷途诗语尤慨慷,暮年笔法加豪逞。”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诗语的定型反复,是受着华格讷歌剧的影响。”

1、这首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熟悉感人的诗语,使我潸然泪下,儿行千里母担忧,哪知儿行千里心思归?妈,生日快乐!

3、本诗语言凄恻而又委宛,只是娓娓叙述被遗弃前后的事实,不加谴责骂詈的词句,而责备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所谓“怨而不怒”,说明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善良懦弱的劳动妇女。

4、论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

5、杜诗语词考释商略

6、杜诗语言的幽默风格。

7、诗语典),表现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

8、雪莱最著名的抒情诗当属“西风颂” ,这首诗语气狂热,宜于诵读

9、古诗语言鉴赏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鉴赏的角度远不止这三个方面,各个角度往往交叉在一起,鉴赏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切不可胶柱鼓瑟

10、白话诗语言欠精练,是与生俱来之病。

11、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括入律,浑然天成

12、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13、其文章要适合大众口味,浅白易明。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14、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15、全诗语句文畅,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

16、全诗语言浅近,但含意深刻。

17、清厉鹗《秋晓过敬身幽居》诗:“好在青杨巷,题诗语最遒。

18、此诗语言清浅,讽旨颇深。

19、恋恋诗语莫相猜,潺潺柔情透将来。

20、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21、著书有《雒世铭词作》、《中国诗语集要》、《雒世铭词卷》。

22、史诗语言简练、朴素而又形象化。

23、同僚见之,讶其诗语稍异。

24、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25、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26、此诗语言简炼自然,而包蕴深刻广大

27、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诗语质朴,与上边华赡的写景语恰成强烈的对比,而诗中有文,则辞气更为流畅,感情也显得更为浓挚了。陈方恪的诗歌,出唐入宋,既有唐人的丰美华赡,也有宋人的思理峭刻,似乎比晚清同光体中某些人之仅求宋人堂庑,格局更为开阔。

28、以服务于典礼而采制的诗,以对乐的感悟来评价诗的中国开端之文论,加之对不朽之文的重视,中国文论往往极其珍惜笔墨,因此只言片语的品诗语言形成了中国文论的含糊感悟形态。

29、’此诗语意极工,几于得夺胎法。

30、摘要新诗语言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汉语诗性的失落。

31、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

32、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汉魏人诗语,有极得《三百篇》遗意者……此秦齐变风奇峭之遗烈也。

33、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

34、诗语高简浑朴,颇能反映建安时通脱真率的精神面貌

35、而这样阐释往往使全诗语妙全失。

36、《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

image.png

37、此外,这首诗语言通俗,对仗工整。

38、全诗语气平稳没有什么波澜,但读后仍然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充满胸怀的哀伤之情。

39、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

40、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诗之五:“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

41、雪莱最著名的抒情诗当属“西风颂” ,这首诗语气狂热,宜于诵读。北风会再次逆着他升起,夺取了由西风而起的盛开之花。

42、也叫缩脚诗语,语尾隐去不说,也称歇后诗。

43、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谑,贬饶州司户参军。

44、如‘虎争’诗语亦怒张,乏风流酝藉之气。

45、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读起来琅琅上口。

46、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这些诗语言明白晓畅,见解不输许多朝中大臣。

47、潇潇寒烟画上凝,湘水空流雁空鸣,诗语画堂春,社歌伴孤影

48、青玉案则取四愁诗语。

49、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

50、此诗语言凄恻而又委宛,只是娓娓地叙述被遗弃前后的事实,不加谴责骂詈的词句,而责备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所谓“怨而不怒”,说明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善良懦弱的劳动妇女。

51、邦仪诗语多悲楚,有《弹剑草》,《四库总目》传于世。

52、摘要诗的语言与诗所表达的情思与经验是融合一体,不容分割的。诗语言与散文语言的不同在于诗是意象的呈现。

53、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54、谢?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

55、2008年7月,诗语小说网成立

56、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57、文章多半是谎话,诗语全部系真情。

标签: 诗语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诗语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916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