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1
更新于

赋得古原草送别:fù dé gǔ yuán cǎo sòng bié基本解释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唐时命题作诗,题前加“赋得”二字。诗前四句写古原之草,后四句将其与送别主题结合。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生命力量的顽强和事物盛衰循环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详细解释: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唐时命题作诗,题前加“赋得”二字。诗前四句写古原之草,后四句将其与送别主题结合。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生命力量的顽强和事物盛衰循环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

1、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2、这座朴素的圆形建筑叫“听伊亭”,又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诗廊区还陈列着一些白居易的传世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观刈麦》等。

3、⑥【《原上草》】:是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

4、另外,你应当知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那个“离离”和这个“离离”是一个意思。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

6、《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是一例

8、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9、(《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后主更进一步把离恨比喻为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0、《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1、关于上面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还曾流传过白居易少年时期一段颇为发噱的故事。

12、约在16岁时,他就写下了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3、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白氏长庆集》中明明题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15、对草根精神,中国古代有很多的认识,其中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述的最为经典: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6、《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

17、《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8、离离原上草,词语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著名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孔新冶笑了笑,便又与学生们反复讲解朗读李白的《将进酒》、《关山月》,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20、白居易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是十六岁时的大作,而且是应试文章,所以题目前面要加“赋得”二字,这是当时应试的制式。

21、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第三、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的第四字本当

22、《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787年(贞元三年),作者当时未满16岁。

23、等到披卷阅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好)的诗句,居住在这里又有什么难的!

24、《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5、孔新冶笑了笑,便又与学生们反复讲解朗读李白的《将进酒》、《关山月》,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26、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7、《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2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其所本。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945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