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画梁:huàli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有彩绘装饰的屋梁。南朝陈阴铿《和樊晋侯伤妾》:“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幃翠被鬱金香。”《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画梁悄悄,珠帘放下燕归来。”徐迟《牡丹》八:“只有她的唱腔,安详、徐疾,穿行在大红廊柱间,缭绕在金碧辉煌的画梁上。”
1、湘帘乍卷,早迷了、画梁栖燕。
2、唐李峤《梅》诗:“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
3、在甘露寺的背后,有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
4、《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
5、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爱孤睡。
6、画梁雕栋,十分壮丽。
7、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8、再往前走,有一座画梁雕栋、钩心斗角的宫殿,极为富丽堂皇。
9、为此,在建新房的一系列工程中,都要举行庄重严肃、种类繁多的活动,一般都是以万物有灵为依据,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俗仪式:首先是请风水先生相宅、石匠进山选石、开山取石、破土下基;其次是请土匠架板筑墙、安过墙、提垛子、开梁口、下墙板、封梁口;再次是请木匠进山寻梁、取梁、做梁、画梁、祭梁、上梁(包括设鲁班堂看财、除煞、持红、发梁米、拜梁、缠梁、赞梁、清梁、发梁、起梁、拉梁或吼梁、压梁、踩梁、甩包子、放斗等)、起列、上穿、立柱、做大门、安大门、祭大门、开大门(开财门)、立神龛、面院坝、开龙眼(开龙门)、扫院坝、祭祀新房、乔迁新房等都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
10、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11、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12、燕子何须问画梁,故宫瓦尽散鸳鸯。
13、伤心垂泪,画梁有伴双燕!
14、再往前走,有一座画梁雕栋、钩心斗角的宫殿,极为富丽堂皇。
15、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6、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④。该亭角密檐,彩绘画梁。
17、[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18、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19、红香蕉能缓和胃酸的刺激,保护胃黏膜。词人说:“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20、谁家燕,斜穿绣幕,轻惹画梁泥。
21、大殿内,画梁雕栋、古色古香、庄严肃穆,令游人心宁神静。
22、曲子中的“画梁春尽落香尘”。
23、画梁双燕子,还似汉时飞。
24、画梁双燕去,出宫墙。
25、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
26、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27、在唐宋时代的宫殿中、华堂上,曾经有镀金的或纯银的香球悬垂在画梁下,镂刻着繁丽花纹的球体金辉银烁,不停地喷芳吐麝,袭袭香氲在殿堂中弥荡萦纡。
28、屋顶飞檐突出,画梁雕栋,庄严华丽。
29、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30、一百五行宫气势恢宏,画梁雕栋,金碧辉煌。
31、泉后为享堂三间,楠木结构,三色画梁。
32、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33、古窨子屋的门窗多有雕花画梁。其门楣、楹柱、照壁、窗格、家具均饰有龙游风翔、云纹动物图案。
34、已经是十足的!河南佬”的我,对眼前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种久违的如痴如醉的歆享;当我如饮醪酪地闭眼倾听两位艺术家十指纤纤地曲尽悲欢离合的"秋海棠》、一步一驻足地徜徉在白墙黛瓦的深巷和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的花径、啧啧嗟叹地留连在!露、透、瘦”的太湖石畔;当我懵懵懂懂地在如美人如壮士的亭台楼阁中,分辨着哪是明代哪是清代的飞檐斗拱雕栋画梁、端详着哪是梨花木哪是紫檀木的香案眠床太师椅时,我骤然觉得:似我这等来自!穷乡僻壤”且又身薄心浅的人,似乎已经无法承受得起古老的苏州的这份过于浓重的文化大餐了。
35、堂内画梁雕栋,金柱闪屏。
36、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37、已经是十足的“河南佬”的我,对眼前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种久违的如痴如醉的歆享;当我如饮醪酪地闭眼倾听两位艺术家十指纤纤地曲尽悲欢离合的《秋海棠》、一步一驻足地徜徉在白墙黛瓦的深巷和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的花径、啧啧嗟叹地留连在“露、透、瘦”的太湖石畔;当我懵懵懂懂地在如美人如壮士的亭台楼阁中,分辨着哪是明代哪是清代的飞檐斗拱雕栋画梁、端详着哪是梨花木哪是紫檀木的香案眠床太师椅时,我骤然觉得:似我这等来自“穷乡僻壤”且又身薄心浅的人,似乎已经无法承受得起古老的苏州的这份过于浓重的文化大餐了。
38、燕子归来终不入,画梁空守去年巢。
39、清陈维崧《月下笛?本意》词:“念奴?管碎,把画梁尘劈。
40、画梁无意更淹留,软向西风话别愁。
41、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42、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