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飧泄:sūn xi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飱泄”。中医病名。指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多因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
1、【主治】脾胃虚弱,阳气下陷,以致飧泄、濡泻,或后重;便闭,及肠风下血,泻注诸涩药不效者。
2、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3、其证身体沉重,四肢倦懒,百节烦疼,胸满短气,膈咽不通,心烦不安,耳鸣耳聋,目有瘀肉,热壅如火,视物昏花,口中沃沫,饮食失味,怠堕嗜卧,忽肥忽瘦,溺色变,或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夏月飧泄,腹中虚痛,不思饮食。
4、’不治已乱,治未乱,此正所谓圣人欲养生长收藏之气,不待寒变、?疟、飧泄、痿厥等病已生而始治之也。
5、《本草经疏》:“肝实之证,善怒,怒则气上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善太息,忽忽不乐,胁痛,呕血,属肝气逆、肝火盛、肝血虚;发搐,属肝家邪热,热则生风,风主掉眩故也。
6、程曦曰∶观飧泄洞泄之论,总不离乎木气克土,故治洞泄,皆仿飧泄之法,然其中之虚实,当细别之。
7、【主治】脾肾虚寒,飧泄鹜溏;或暴伤生冷,或受时气寒湿,或酒湿伤脾,腹痛作泻,或饮食失宜,呕恶痛泄。
8、《诸病源候论?肾病候》:“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为肾气之实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