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焉支:yān z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山名。一称 燕支山 、 胭脂山 。在 甘肃省 永昌县 西, 山丹县 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汉 将 霍去病 曾越此山大破 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驃骑将军 去病 将万骑出 陇西 ,过 焉支山 千餘里,击 匈奴 ,得 胡 首虏万八千餘级,破得 休屠王 祭天金人。”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焉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甘州 删丹县 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 匈奴 失 祁连 、 焉支 二山,乃歌曰:“亡我 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 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慜惜乃如此。’” 清 孙枝蔚 《明妃词》之一:“镜里愁容懒更窥,閒来立马见 焉支 。”2. 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北方有 焉支山 上红蓝,北人採其花染緋,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粧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 程善之 《译蒙古军歌》:“白马溅赤血,少女施焉支。”★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1、自古将帅深入殊庭,霍去病止将轻骑八百,直弃大将军数百里赴利,斩捕过当;又将万骑逾乌?,讨ST仆,涉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兵鏖皋兰下,杀楼兰王、虏侯王,执昆邪王子,收休屠祭天金人。
2、有一说法,是该山原来不叫焉支山,叫胭脂山。
3、①燕支山:即焉支山,又名胭脂山。
4、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骑)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5、转战六日,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向西北进击千余里,击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虏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获休屠王之祭天金人,共斩获8900余人。
6、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7、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8、为怜马上红颜尽,夺取焉支属汉家。
9、两年后(前一二一),中国二十三岁的大将霍去病出陇西(甘肃临挑)进击,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东南胭脂山)五百公里,斩匈奴名王以下八千九百余人,俘获匈奴休屠王祭天时用的金人。
10、⑵胭脂山,即大黄山古名焉支山,又名青松山,大黄山的“西岭晴岗”为永昌八景之一。
11、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黄山,因古时盛产红兰花,采其汁加入油脂,可做胭脂,因此得名胭脂山。
12、过焉支山千余里,切断匈奴右臂,执浑邪王子,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13、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14、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
15、删丹山,即焉支山,语讹也。
16、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17、两年后(前一二一年),中国年轻的大将军霍去病从陇西(甘肃临挑)进击,越过焉支山(甘肃胭脂山)五百公里,杀了匈奴名王以下八千九百余人,得到了匈奴休屠王祭祀使用的金人。
18、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春,朝廷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切断匈奴右臂,执浑邪王子,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19、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切断匈奴右臂,执浑邪王子,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20、焉支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时匈奴人发出“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感慨,诗仙李白留下了“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的绝句,隋炀帝在焉支山接见二十七国使节,红西路军在焉支山留下战斗遗址。表演娱乐广场、中心花坛、青少年野营区、实弹射击场(在原县武装部实弹射击基地改建为国防教育、实弹射击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儿童游乐园,彩弹野战游乐场、儿童戏水池、胭脂山休闲区、龙湖游乐区、沙糖桔观光果园、土特产品及绿色食品展示廓、盆景雀鸟乐园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