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旌表:jīng biǎo 基本解释:[honor; cite] 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详细解释:1. 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晋书·荀崧传》:“今承大弊之后,淳风穨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一门忠孝如此,理当保奏,请行旌表。”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旌表了孝子,确也是一件大事情。”2. 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 宋 欧阳修 《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铭》:“ 胥氏 义闻乡閭,门有旌表。”★◎ 旌表 jīngbiǎo[honor; cite] 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表扬、表彰。《晋书.卷七五.荀崧传》:「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礼,点一官媪,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也作「旍表」。旧时官府为表扬忠孝节义的人,所颁赐的牌坊或匾额。唐.李公佐《谢小娥传》:「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2、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蜀国丞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3、再下即第三层,其横条面上镌刻“旌表诰赠奉直大夫王怀远之继妻诰赠宜人孙氏节孝布政司理向加二级男浚冢孙监生世隆监造”文字。
4、牌坊额刻“旌表孝行赠兵右部右侍郎鲍灿”。石坊额枋上,横镌“为义士登仕郎斯元儒立”。
5、旌表其功,万历八年,建石坊于广宁城内(今犹存),增秩受禄数次。
6、迁任礼部尚书,建议朝廷制定守丧尽孝的制度,实行旌表的恩典,免除在都城征收煤炭,都被采纳颁行。
7、烈女坊,为明朝万历年间贞节烈女齐氏所立,高10余米,顶部中间刻“圣旨”二字,下刻横幅“旌表人民卜息聘妻齐氏烈之门”和“烈女坊”,两根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赤志矢贞冰清玉洁深堕泪,黄麻褒烈名高二墨永雄风”。
8、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受旌表的吴氏贞节之举甚为“壮烈”的“贞节坊”。
9、贞观年间征讨高昌有功,官右武侯将军,诏书命斫石为人马,在昭陵阙前立像以旌表。
10、可旌表室闾,加以爵位。
11、一百三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蜀国丞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12、义夫节妇,旌表门闾。
13、其次,要运用侵权认定原则,将被控侵权客体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比对。1知识精英的文字记载与国家旌表在社会效果上殊途同归,成为有效的教化手段,弥补了国家旌表的不足。
14、贞节旌表可分为“节妇”和“烈女”,承袭元代的制度,节妇定义为三十岁之前丧夫,守节到五十岁以上的妇女;烈女较无明确定义,但一般是指妇女为维护自身的贞操而死的行为。
15、钟英陈氏,代生伟人,累世同居,历朝旌表。
16、节孝坊和孝子坊主要颂扬了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和孝悌思想。上书“圣旨”、“旌表”、“处士周克宽之继妻贾氏节孝坊”。
17、定义:为宣扬礼教、标榜功德、荣宗耀祖、旌表贞烈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18、其前五年,岁在乙亥,均旌表节孝如例。
19、其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孝子、顺孙、廉夫、节妇旌表门闾,量给粟帛。
20、从权威评价活动的角度来看,旌表主要是通过对民意的引导使“天下归心焉” 。
21、女性的贞节观由秦汉时期的倡导贞节到元代衍变为把旌表贞节作为法律制定下来。
22、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23、清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皇帝旌表“敦崇名教”,赐匾邱府。
24、书《旌表贞孝钱孝女淑贞墓碣》并篆碑额。
25、连丁父母忧,庐墓六年,旌表孝行。
26、中书“旌表故处士匡士爵之妻向氏节孝坊乾隆三十六年立”,两边对联是“抡扬节孝传千古,倬楔恩纶贯九泉”,整个牌坊工艺精湛,古朴雅致。
27、年间,旌表柯?妻周氏殉夫吞金自尽之事。
28、四在权威评价活动和民众评价活动的相互助长下,国家权力的触角通过旌表这种柔性的制度悄然伸入民间,从而达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29、受中国几千年礼教思想的洗礼,父辞子继,累世不衰的家族才是当世人所推崇的,像张公艺九世同居,历世旌表的掌故,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表率。
30、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义夫、节妇,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
31、朝堂旌表荣华重,二母佳名远近夸。
32、其祖、父皆以孝行旌表门闾,京城隋朝旧第,季羔一家而已。
33、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
34、疾成目眇,南燕万里请节孝,旌表而来。
35、在中国古代,旌表制度作为一种政治褒奖方式,用于表彰行为卓越高尚的人。
36、牌坊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为旌表弘治乙卯科乡进士包杰而立。
37、戏台前侧立着两根石笔(亦称望柱、旌表),中央是天井。
38、贞节坊,明代建筑,位于慈城镇尚志路4号,系明万历后期侍读冯有经“疏母节子朝”受旌表而建,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赞之妻刘氏立。
39、如旌表忠臣牌坊的忠贞牌坊,旌表孝道的贞节牌坊。
40、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受旌表的吴氏贞节之举甚为“壮烈”的“贞节坊”。
41、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
42、有功,官右武侯将军,诏书命斫石为人马,在昭陵阙前立像以旌表。
43、明故一世祖旌表忠义、武德将军毛公讳
44、高文炳明万历庚子年(1600年)捐谷两千担给官府赈灾,自己又拿出一千担粮救济灾民,皇上颁诏建义民坊旌表。
45、树碑立传,旌表荣绩,美文炫耀,高书配匹,凡华夏苗裔栖息之所、凡风景名胜显要之地,随处可见,无处不有。
46、牌坊院”坐北朝南,为一进院落,建筑规整、装饰精美,在门楼上的梁坊之间原刻有“旌表处士张元枢之妻姚氏节孝牌坊”字样,现在已看不太清楚。
47、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未讫工程,告其弟子张士柔日:“所葺未完,为山功亏,悲矣”!其病逝三十年后,知县卢希古知其义举,不胜叹惜,特撰文勒石,以旌表彰。
48、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女清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
49、题赠“道光甲辰阴月乙卯彀,旌表节孝覃母向老夫人”。
50、主者详复参访,有以旌表之。
51、现尚存一座,坊额题“旌表吴茶隆为义之门”。
52、子恭先?孙仁恕,皆有孝行,俱被旌表。
53、贞节坊为明代建筑,系明万历年间侍读冯有经“疏母节”于朝,受旌表而建,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赞妻刘氏立。《林语堂全集15:中国传奇》主要内容简介:贞节坊、莺莺传、离魂记、狄氏、嫉妒、小谢、诗社、书痴、中山狼传等。
54、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旌表其门。
55、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旧时多见于路口或要道,以为装饰。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56、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
57、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
58、【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旌表》:“老夫当初也只道你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还家。
59、据平定州志载文“大阳泉村增生白呈懿,配室延氏,二十三岁夫亡,遗孤甫四岁,孝养姑翁,教子成立逾七旬,旌表建坊。
60、以後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61、道光十一年(1831),儒学教谕,卓训导,陈旌表以赅山孺慕。
62、母黄氏昙,亦能诗,归陈日贯早寡,以贞寿得旌表,有《芸窗寒响集》。
63、甘福惜老怜贫,乐善好施,被乡里人称为“孝义先生”,道光十八年(1838)受旌表,塑像祀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编有《津逮楼书目》18卷,著有《钟秀录》等。
64、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65、一百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66、中梁梁下横匾正书“旌表处士雷代朝之妻胡氏节孝坊”。
67、大体而言,明代以前虽然已有贞节旌表的制度,但尚未受到朝廷及一般社会上的高度重视,旌表的人数也较少,基本上,受旌表的贞节妇女,被认为是少数道德高尚的典范人物,而不是一般人都要遵行的规范,因此旌表制度对于社会风气,以及一般妇女的生活,如再嫁的问题上影响较小。
68、一百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69、其中,有皇帝对蹇义建设北京等国事“器度宏远”,“随事筹划,劳心焦思,以义殉国,不遑身家”的特旌表彰。
70、该亭系为旌表桐江太学生许楚涟之妻李氏而建。
71、一百二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72、这是清国子监太学生、渭川道尹公暑第一科科员、教育部特等奖金质奖章获得者李善吉为纪念其高祖母、曾祖母,遵清慈禧太后“圣旨旌表”,请甘谷北关柳汁村建筑高手常福林(字银满)精心设计,率众全力修建。
73、修桥补路是行善积德的善举,曹弼和他母亲受到县人旌表。
74、又旌表义烈,以振风俗。
75、烈女传记载:「许氏,后浦邱志仁妻,年未三十夫殁,遗孤良功,生才弥月,艰辛抚养,守节三十馀年,嘉庆间,良功官浙江提督,奏请旌表,建坊,封一品夫人,祀节孝嗣。
76、同时,旌表、提倡累世义居的家族,将父母在而别籍异居者,明白地
77、至民国十一年,吴氏家族后裔吴汝功终年92岁,地方人士呈琼山县县长转请内务部褒扬,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题写“耆年硕德”立牌坊旌表,成为吴氏家族的荣誉,荣耀子孙后代。
78、母黄氏昙,亦能诗,归陈日贯早寡,以贞寿得旌表,有《芸窗寒响集》。后以童稚入宫,而又早寡,微特不与闻外事,即宫中事,亦吕太后主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