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4
更新于

樊川:fánchu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其地本杜县的樊乡。汉樊哙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晋潘岳《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闕,倬樊川以激池。”2.唐诗人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樊川,有《樊川集》,故称。清陈维崧《五彩结同心·乙卯冬杪与园次饮惠山蒋氏酒楼》词:“记得当初,扬州薄倖,有人同做樊川。”★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其地本杜县的樊乡『樊哙食队_此,川因以得名。

1、杜牧作刺史时,供给“一家骨肉,四处安活”,大中初,调到长安作京官后,因京官俸薄,于是“一家骨肉,四处皆困”(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宰相求杭州启),不得不三番五次的上书宰相请求外放。

2、出自: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唐代则有称折冲府的将佐为府官,其军士为府兵,《邺侯家传》、《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中都有文可征。

3、其诗才华富艳,瓣香在玉溪、樊川之间。

4、《樊川文集笺证》,国家教育部高校古委会项目,2002-2004年。

5、据杜牧祭周相公文(樊川文集卷十四)所说:“会昌之政(‘政’字原作一改‘,从全唐文校改。

6、培养丹青描丰收,稻花放香满樊川。

7、前蜀卢延让《樊川寒食》诗之二:“五陵年少?於事,栲栳量金买断春。

8、著有《樊川文集》。

9、杜牧在《樊川文集?张保皋郑年传》中记载:“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

10、其诗赋脍炙人口,所以他的《樊川文集》乃是历代以来人们所最喜爱的晚唐文集之一,古典文学界对于他的研究也是一直盛而不衰。

11、杜牧特地为他写了一篇传记,收在《樊川文集》卷六内,张保皋对促进中国与新罗的友好关系作了重大贡献,受到了韩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尊敬。

12、(樊川文集卷十四黄州祭城皇神祈雨第二文)杜牧经常在汴河中乘船,他看到“汴州境内,最弊最苦,是牵船夫。

13、唐代则有称折冲府的将佐为府官,其军士为府兵,《邺侯家传》、《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中都有文可征。

14、有《樊川文集》。

15、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16、为人风怀跌宕,有樊川之目,好沉酣酒旗歌扇间。

17、(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后来他一直没有很多的产业①,主要靠官俸生活,而且他的经济负嗟敝亍K眯V罢官闲居,弟病失明,与李氏孀妹寓居扬州,都要杜牧供养。

18、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19、但清人余怀在《板桥杂记》中却说:“如须高才旷代,偶效樊川,略同谢傅,秋风团扇,寄兴扫眉,非沉溺烟花之比。

20、因此,这个x本多是从樊川文集中x取,至于外集、别集,则x录较少,以昭慎重。

21、事迹据《樊川文集》卷七《牛公墓志铭并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旧唐书》卷一四九《张荐传》、《太平广记》卷一八二《许道敏》。

22、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23、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24、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

25、杜牧作刺史时,对于差遣役夫,也此法,K且将此办法写信告知汴州从事,请他裼(樊川文集卷十三与汴州从事书)。

26、清唐孙华《维扬舟中作》诗之四:“生来不作樊川梦,直是当年许散愁。

27、(樊川文集卷十二上李中丞书)以杜牧的眼光看来,当时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藩镇跋扈与外族侵陵,他主张削平藩镇,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巩固国防。〖出处〗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28、(樊川文集卷十三E庄充书)他自述作诗的态度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29、今所传杜牧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最早者有宋刊本。

30、(《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31、《樊川文集》、《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

32、(樊川文集卷十同州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记)这种注重人民利益的想法是有进步性的。

33、清吟侧帽无寥极,甚东风、吃恼樊川。

34、后面为少陵原,祠下为樊川。

35、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36、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樊川文集》未载此诗。

37、有樊川、御宿川流经其间。

38、上都青龙寺僧契宗,俗家在樊川。

39、后来,又在此相继修建了杜公祠、杨虎城将军陵园等名胜,使樊川美景锦上添花。

40、(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刑部崔尚书启)开成三年(八三八),内擢为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

41、《樊川文集》卷18《卢搏除废州刺史制》记唐宣宗言:“庐江五城,环地千里,口众赋重,岂可轻授。

42、彼山三环华阳歌乐长甲岭,地接东峪郭峪皇城府,壤连西封樊川老姥掌。

43、(803??852)字牧之,文学家,因住樊川而号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名作有《阿房宫赋》、诗《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绝句》等。

44、碧绿柔美的樊川江在袅袅娜娜的云洇凉疏中缓缓流淌,静美温婉、青芜风摇。

45、唐敬宗沈溺声色,大治宫室,杜牧作阿房宫赋,假借秦朝,讽刺当世(樊川文集卷十六上知己文章启:“宝汛笃鸸遥闵首靼⒎抗场!

46、〖出处〗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47、原作文字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陈允吉先生校点的《樊川文集》为主,遇有疑义,则参照《樊川诗集注》、《全唐诗》及其他有关资料加以校改,一般不作校记。

48、好在“兵后关中前进士硕儒故老,犹存百人,为士林义契耆年,文会讲道之暇,远游樊川、韦杜,近则雁塔、龙池,其周秦汉唐遗址,无不登览,或诵诗文,仆每从行,故得耳闻目睹,每有阙疑,再三请问。

49、御宿指樊川,即?河川道,因刘邦封名将樊哙于此,故名。

50、《酉阳杂俎?支诺皋中》:“太和七年,上都青龙寺僧契宗,俗家在樊川。

51、幽意真殊绝,樊川胜辋川。

52、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3、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邈。

54、今日樊川叹牢落,杜秋诗好也徒然。

标签: 樊川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樊川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0982.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