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释氏:shì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姓 释迦 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晋书·何充传》:“于时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準 崇信 释氏 。” 南朝 梁 沉约 《究竟慈悲论》:“ 释氏 之教,义本慈悲。” 唐 罗隐 《代文宣王答》诗:“ 释氏 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崔侍郎 安潜 ,崇奉 释氏 ,鲜茹荤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余平生不信 释氏 之学,而梦中所见如此,殆不可解。” 清 王锡 《法相寺》诗:“ 释氏 贵无生,不在形骸久。”★释迦牟尼佛姓释迦氏,故称为「释氏」。后亦指佛教。《晋书.卷七七.何充传》:「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

1、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
2、其中宋椠者如咸淳间吴革大字本《周易本义》、《吕氏读诗记》、绍熙间余仁仲《礼记》、庆元间沈中宾《周礼注疏》、巾箱本《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蔡梦弼本《史记》、《晋书》、《皇朝编年备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两汉诏令》、《古史》、《通鉴纪事本末》、《通鉴总类》、《五朝名臣言行录》、《真文忠公读书记》、《皇朝仕学规范》、巾箱本《刘子类编》、《朱氏集验方》、咸淳镇江刻《说苑》、《黄帝素问灵枢经注》、《六甲天元气运钤》、麻沙刻《针灸资生经》、《艺文类聚》、《翻译名义集》、《陆士龙文集》、《杜荀鹤文集》、《古灵先生文集》、《赵清献公文集》、《淮海集》、《朱子大全文集》、《皇朝文鉴》、《才调集》、《花间集》,元椠中如《周易启蒙翼传》、《周易参义》、《礼书读》、《四书丛说》、《诗童子问》、《春秋属辞师说》、《六书正讹》、《两汉诏令》、《陆宣公奏议》、《金陀粹编》、《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后集》、《战国策校注》、《古今纪略》、《风俗通义》、《读书分年日程》、《纂图互注老子》《列子》《荀子》《杨子》《文中子》《吕氏春秋》、《农桑辑要》、《理学类编》、《孙真人千金备急方》、《永类钤方》、《汲冢周书》、《仁斋直指方论》、《百川学海》、《困学纪闻》、《锦绣万花谷》、《辍耕录》、《黄氏日钞》、《金石例》、《难经本义》、《释氏稽古略》、《道院集要》、《二程文集》、《图绘宝鉴》、《简斋先生诗集》、《松雪斋集》、《静修先生文集》、《方是闲居小稿》、《香溪先生文集》、《汉泉漫稿》、《国朝文类》、《唐诗鼓吹》、《文粹》、《风雅翼》、《乐府诗集》、《诗人玉屑》、《文心雕龙》、《中州集》,余明刊精钞又数百种,不及尽记。
3、」于时郗?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崇准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4、释氏请以金银币帛祠其神,帝难之。
5、好兵书、阴阳、释氏之学。
6、《释氏要览》三卷,北宋释道诚集。於是结恨释氏,宿命都除。
7、顾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
8、今之为释氏者,中分天下之人,非祖师禅勿贵,递相嘱会,聚群不逞之徒,教之以机械变诈,皇皇求利,其害宁止于洪水猛兽哉!故吾见今之学禅者而有得者,求一朴实自好之士而无有。
9、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
10、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的诗句,但把杜诗“吉梦”字面的来历“维熊佳梦”四字,以“梦”字叶“送”字。
11、释氏念珠亦一百零八,转借此义也。
12、(中略)今释氏之赞、梵呗皆用之。
13、释氏,行路差,尚?求道也。
14、立基:释氏工夫至此,谓之打成一片,昼夜不舍,只管加时定力,日就月将,做将去了,道门立基行火候,煅炼而成丹也。
15、其中《释氏系录》已佚。
16、今之人,但知禁欲即为养生,殊不知心有妄动,气随心散,气散不聚,精遂气亡。释氏有戒欲者曰: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功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此言深得制欲旨要,亦足为入门之一助也。张景岳
17、释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
18、夫天皇、天王之诤,本起于北宋,《释氏疑年录》五曾论之。

19、同书引“《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
20、释氏穷性命,外形骸,于世事了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者哉?
21、释氏即此号芦芽,又如虫行又如刺。
22、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
23、虬精信释氏,衣粗布衣,礼佛长斋。
24、亢光斗在碑文中写道:“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斯为道矣,盖释氏之明心见性,即儒者之尽心知性。
25、阁左建有佛殿,为释氏承受香火。
26、’”王季思校注:“《南词叙录》:‘金元时谓主曰使长。”王季思校注:“释氏谓恶因曰业,故元剧多
27、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
28、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29、释氏之开宗也,大矣哉”长明灯楼颂文写好,由谁书写上石又摆在人们面前。
30、《释氏要览》卷中“造像”下引《罪福决疑经》:“僧尼白衣,或自财,或劝化得财,拟作佛像。
31、道若大行男子亩女子桑虞夏商周如一日,心原有主老氏玄释氏空颜曾思孟不二门。
32、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

33、《释氏要览》中有,“庵”释名曰。
34、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谈崇奉释氏。
35、欧阳文忠公①不喜释氏②。
36、如《释氏要览》卷上云(大正54?260c)?‘尊者,梵云阿梨夷,华言尊者,谓德、行、智具,可尊之者。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m%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n^a%,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
37、觉岸,《释氏稽古略》,成书于1354。
38、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
39、中总集释氏经典,由沙门僧绍撰《众经目录》4卷。
40、事例释氏之教,非吾儒所许也。
41、据《旧唐书》记载:道士赵归真向唐武宗举荐,“罗浮道士邓元起有长年之术,帝遣中使迎之,繇是(从此)与衡山道士刘玄靖及归真胶固排毁释氏(即佛教),而拆寺之请行焉”。
42、(中略)今释氏之赞、梵呗皆
43、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
44、素不喜释氏,尝请废译经院,辞甚激切。
45、林灵素得幸,将毁释氏以逞其私。
46、杜甫在《草堂诗笺?徐卿二子歌》中说:“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47、卷五有小传,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元?释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元?释觉岸撰《释氏稽古略》中亦只有零星材料。
48、释氏要览说:“钞云:袜亦是衣”。
49、夜叉云者,以释氏罗刹夜叉之称。
50、然在《释氏西域记》中又出现了第四个湖名牢兰海:“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
51、隐居期间,便专心释氏,自号净空居士。
5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清?。
53、记载,以及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来看,释迦牟尼佛荼毗后所留舍利大致分为:一种是没有烧尽的遗骨,如牙齿、指骨和顶骨等,另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如无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
54、释氏疑年录载北京翊教楚林上睿(一六三四至一六八三)卒年五十。
55、余以先妣[3]素敬释氏,奉其一于航中以归。
56、超机在跋文中评此诗‘句句浊世之津梁,行行迷途之宝筏,片言只字皆从本性中流出,吐尽诸佛肝肠,竭尽历祖心髓,实为儒门之道眼、释氏之法幢。
57、《释氏疑年录》,陈垣撰。
58、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59、唐黄滔《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
60、释氏乃演空妙之微言,阐慈悲之奥义。
61、唐罗隐《代文宣王答》诗:“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62、王笑曰:“此释氏禅机耳!
63、释氏《瑞应经》云..四月八日夜半生。
64、释氏疑年录载北京翊教楚林上睿(一六三四—一六八三)卒年五十。
65、词之初趋,托体至卑,云谣花间,大率儇士倡优戏弄之为,常州词人以飞卿《菩萨蛮》比董生《士不遇赋》,或且以上?屈子,皆过情之誉;后主、正中伊郁惝?,始孕词心;两宋坡、稼以还,于湖、芦川、碧山、须溪之作,沉哀激楚,乃与《匪风》《下泉》不相远,盖身世际遇为之也!夫有身世,乃有性情;有性情则境界自别;世士不能修洁其志行,而欲以?绣击?之工,仰规古人,宜其去古人远矣!予友邵子潭秋以善诗有声海内,出其绪余,洽唐宋词,廓然能见其大,顷撰《词心笺评》,自重庆邮其序说示予,陈义且高于皋文、静安所云;夫论文字而指归心性,此释氏所谓第一义也。
66、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崔侍郎安潜,崇奉释氏,鲜茹荤血。
67、上谓王晏曰:“奂于释氏,实自专至。
68、皆由此起,乃释氏《西域记》所谓阿耨达山即昆仑也。
69、……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
70、释氏要览说:“禅?,毛球也。
71、《本草纲目》载:“释氏
72、饱经忧患后,才潜心释氏以寄托。
73、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
74、信释氏之灵果,归三世之远致。
75、《释氏要览?剃发》:“周罗发,即今亲教和尚最后为剃顶上发也。
76、释氏亦曰:“若作圣解,即是凡情。
77、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
78、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79、释氏愿生王家,良有以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