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何逊:héxùn 基本解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做过记室等小官。诗风明畅,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与阴铿同被杜甫所称赞。明人辑有《何记室集》。●详细解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做过记室等小官。诗风明畅,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与阴铿同被杜甫所称赞。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人名。(?~公元518)南朝梁诗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字仲言。官至庐陵王记室。能诗文,文章与刘孝绰并称,世号何刘。着有《何水部集》。

1、雨色空〔氵蒙〕,何逊晴光滟潋?
2、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3、南朝?梁?何逊《拟轻薄篇》:“长安九逵上,青槐荫道植。
4、南朝梁何逊《七召》:“俄而夕骛东返,落日西悬,绮霞映水,蛾月生天。
5、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金谷宾游盛,青门冠盖多。
6、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金谷宾游盛,青门冠盖多。
7、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一闻皇王之盛,则豁然神悟而理摅。
8、南朝梁何逊《野夕答孙郎擢》诗:“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9、南朝梁何逊《七召?声色》:“击哀响,则春台之人怅焉而雪泣。
10、下句笔锋陡转,以何逊自比,而着意在于“渐老”的衰飒。侵寻“老来”,已是衰飒之状;言及“欢意”,更见凄凉。
11、【出处】:南朝?梁?何逊《看伏郎新婚》:“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
12、南朝梁何逊《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13、何逊、张籍、孟宾于三诗人皆水部。
14、南朝梁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宸襟动时豫,岁序属凉氛。
15、南朝梁何逊《暮秋答朱记室》诗:“游扬日色浅,骚屑风音劲。

16、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
17、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
18、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顾兔?满,庭英纷而就落。
19、今存诗二首并与何逊联句,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20、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石渠启?璋之盛。
21、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22、南朝梁何逊《送褚部曹联句》:“君随结客去,我乃倦游归。
23、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聊陈往翰,宁写款怀。
24、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沉沉夜看流,渊渊朝听鼓。
25、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何逊曾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26、南朝梁何逊《拟<青青河畔草>》诗:“歌筵掩团扇,何时一相见?
27、高五太爷虽然未能冠乌纱,领千军,封妻荫子,但其德行,何让于雕翎紫蟒;其识见,何短于帷幄经纶;其气概,何逊于横刀却敌。
28、后稍失意,武帝遂云:“吴均不均,何逊不逊。
29、南朝梁何逊《早朝车子听望》诗:“胥徒纷络绎,?御或西东。
30、南朝梁何逊《七召》:“俄而夕鹜东返,落日西悬,绮霞映水,蛾月生天。
31、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32、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捕影之言莫测,系风之论难尽,未尝留意於死生,岂复稍论於椿菌。
33、我亦生来澹荡人,卧游四壁尝多暇;何逊梅开昔屡招,陈蕃榻在今重藉;按图忽忆蕊香幢,梦里暖红吹暗麝。
34、南朝梁何逊《学古诗》之三:“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
35、南朝梁何逊《拟轻薄篇》:“长安九逵上,青槐荫道植。
36、梁成帝后来说:“吴均不均,何逊不逊。
37、何逊山水诗略论
38、南朝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呼?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39、旅游季节,游人如云,述及东阁,有学问的人便较真了,说杜甫和孔尚任作诗时,推敲不够严密,何逊欣赏梅花的地点在彼扬州,不在此扬州,云云。
40、范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梁书?何逊传》)。
41、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二:“阴岸生驳藓,伏水拂澄沙。
42、谣风入素手,占曲掩朱唇”(何逊《咏扇诗》)。
43、此何逊《行孙氏陵》云“山莺空树响,垅月自秋晖”也。
44、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浑》诗:“南州擅荆梓,上国称羽仪。
45、扬州何逊在,试点染吟笺留醉墨。
46、陆时雍说:“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
47、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横经者比肩,拥?者继足。

48、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樵者目金以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49、何郎,即何逊;高咏,即前面所指的《咏早梅诗》。
50、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何逊
51、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幽栖多暇豫,从役知辛苦。
52、南朝梁何逊《仰赠从兄兴宁真南》诗句“远江飘素沫,高山郁翠微。
53、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说:“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54、何逊诗中这类例子也不少。
55、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后稍失意,帝曰:‘吴均不均,何逊不逊。
56、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57、南朝梁何逊《七召?肴馔》:“铜?玉井,金釜桂薪,六彝九鼎,百果千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