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夷齐:yíq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伯夷和叔齐的并称。《孔丛子·陈士义》:“夷齐无欲,虽文武不能制。”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廖仲恺《有感》诗:“扣马夷齐思止暴,亡羊臧谷共伤时。”参见“夷叔”。★伯夷与叔齐。《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1、谁知孤竹夷齐子,正向空山赋采薇。
2、夷齐让国”,“老马识途”,“杨三姐告状”,“仁义胡同”等。
3、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4、虽不得与巢由夷齐辈埒观,而以之矫厉,逐逐又何可以。
5、不食周粟,《采薇》夷齐④;举案齐眉,《五噫》梁鸿。
6、文天祥凛然地答:“商非不亡,夷齐自不食周粟。
7、’”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故光禄大夫周举,性侔夷齐,直同史鱼,入参赞纳,出司京辇,有密静之风。
8、据此看来,渭源首阳山得名最早,历史悠久,为夷齐隐居采蕨直至饿死的最确首阳山。
9、说明唐代已正式以夷齐庙命名。
10、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
12、无乃烦,《感丘赋》吊夷齐,辞不为伟。
13、夷齐让国”,“老马识途”,“杨三姐告状”,“仁义胡同”等。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让国的故事、老马识途的典故都出于迁安。
14、南唐世家?李煜》:“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15、夷齐庙者,亦世为洛阳界内神祠。
16、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18、境内有夷齐庙遗址,据传“伯夷叔齐让国”典故源于此。
20、夷齐庙就是纪念伯夷叔齐那两个笨蛋的。
21、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22、另外,曾在《文史知识》上开辟《小说丛谈》的专栏,刊发了十余篇有关话本小说名篇的赏析文章,如《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话本小说情节艺术的范本??谈〈计押番金鳗产祸〉》、《心上人——谈〈心坚金石传〉及其流变》、《从才子佳人到风尘知己??谈〈七松园弄假成真〉》、《情感与道德的张力??谈〈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一队夷齐下首阳??谈〈首阳山叔齐变节〉》、《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等。
23、夷齐饿而气节立,五老隐而河洛存,风气云凝,人文霞蔚,贤达代出,意气轩昂。
24、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
25、先生伟节重日星,而祠像弗存,名实晦昧,士俗何惮不入贪懦鄙薄,得罪于夷齐乎!
26、盗跖贪污,夷齐清苦。
27、马比夷齐义不愧,丑类应惭此马忠!
28、【巡行过北平登孤竹堂望夷齐庙有感】孤竹何崔巍,两裔高千古。
29、夷齐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气节,使各代诗人深受感动。
30、他一直以“进未能东<酋或>奴,西<酋或>夷,退未能任巢许,傲夷齐”(《与王子书》)为耻辱,而热切渴望在“奴警■突,荷戈投芟之时”能被君王重视,为国家重用,挽救国家江山壮稷于危若垒卵之际,拯溺救焚于平虏荡奴之时,即使肝脑涂地献身杀场也在所不惜,他喜欢谈论用兵之道,乐于关心天下之事,熟悉骑射武兵之用,精道于安邦定国之策,所以,对于辽国疆界边防警务的形式有独到而理性的认识,在《海岛情形疏》中,茅元仪详细分析了辽东地理状况以及辽兵与明朝军队的各自优势,提出了先守关以为基,后恢辽以图进,有信地而后可审机(《督理军务事宜》)的军事战略思想以为改掩袭为大举,改牵制为捣灭,而望此一路可成大功者,终梦语也”。
31、直躬证父,苍梧让兄,信让悖也;弦高矫命,大禹昌言,诞伐顺也;谓牧圉似桀纣,艴然而怒;比王侯于夷齐,怡然而喜。
32、汉王粲《吊夷齐文》:“?己躬以骋志,愆圣哲之大伦。
33、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35、⑻夷齐:伯夷、叔齐二人。
36、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
37、司马迁在引用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名言后,接着写“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以彰夷齐之德;他还认为:“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38、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