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箜篌:kōng hóu 基本解释:[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详细解释: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史记·孝武本纪》:“祷祠 泰一 、 后土 ,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应劭 云: 武帝 令乐人 侯调 始造箜篌。”《隋书·音乐志下》:“今曲项琵琶、竪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旧唐书·音乐志》:“﹝卧箜篌﹞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竖箜篌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竪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郭沫若 《哀时古调》诗之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作者:郭玉茹 ★乐器名。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有两种形制:一、卧箜篌:又名空侯、坎侯,是汉武帝时乐人侯调所造。今有人认为初期的卧箜篌与琴、瑟、筝、筑等是同一种乐器,形如瑟而小,有长方形共鸣箱,在面板上粘有品位,柱如琵琶,七弦十余柱,也有四、五、六、九弦的,以竹为身,用木拨弹奏。初用于雅乐,汉代用于清商乐,隋代用于燕乐,并逐渐流行于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宋代失传。晋时传入朝 鲜,约在唐代传入日本,在日本正仓院内曾存有唐传卧箜篌。二、竖箜篌:分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两种。竖箜篌又名胡箜篌、立箜篌、竖头箜篌,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原地区。体曲长,大的竖抱于怀,两手弹弦;小的左手执器,右手弹弦,后汉时为二十二弦,后有十四、二十、二十四、二十五弦,多以丝为弦,元代也有铜弦。后汉时用于宫廷,隋唐时用于龟兹、疏勒、西凉、高昌、高丽诸乐,宋时用于教坊,明朝亦用于宫廷,在敦煌壁画中许多乐舞场面都有竖箜篌。约于六朝末传入朝鲜,后经百济传入日本,日本正仓院内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朝竖箜篌的残器。凤首箜篌原是印度弓型竖琴「维纳」,约于东晋初经天竺传入中原地区,曲颈,颈上有轸,隋唐时用于天竺、高昌、高丽、骠国等乐,约于明末在中国失传,至今还在缅甸流传,称为「桑高」。★乐器名。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形状类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只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 【造句】箜篌所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 △空侯、坎侯 ◎ ★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也称为「空侯」、「坎侯」。
1、《梦梁录》所载“张二十五弦”,显然是角形箜篌中的大箜篌。
2、七在他的建议下,白居易让商玲珑又找到几位能歌善舞的小姐,组成一个乐班,商玲珑弹箜篌,谢好好弄古筝,陈宠和陈平分别吹奏觱篥和笙。
3、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4、佛教经典多有记载,鸠摩罗什(343年?413年)译《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5、紫皇一词选自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6、滑富强的文章《奇异变换笔锋犀利??介绍温皓然后长篇小说〈箜篌引〉》。
7、花不知名,香才闻气,似月下箜篌,蒋山倾国。
8、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9、在那远古时期,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谈着箜篌等待着的温柔谦卑的灵魂。席慕蓉
10、《箜篌谣》:“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11、《磬灵》、《唐诗二首》、《唐诗四首》、《迭响》、《箜篌引》、《魂》、《大曲》、《敦煌传奇》以及《霸王卸甲》等。
12、所作的《箜篌引》诗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13、进献骠国乐舞,他们带来了22件乐器,其中就有凤首箜篌两件。
14、萧萧严子箜篌引,惆怅千秋忆渡河。
15、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
16、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17、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声音激荡,奇特,出人意外。现多比喻诗文、议论、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121天生丽质: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18、既有华夏古韵的钟、磬、琴、筝,又有边域之声的胡笳、琵琶,也有山野乡音的唢呐、芦笙,还有名扬海外的抄锣、系列阮,以及蜚声世界的箜篌、编钟。
19、《箜篌》诗:“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绦。
20、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21、①丝桐:即指箜篌。
22、举办《古韵新声??琴歌箜篌演奏会》。
23、竖箜篌一直在隋唐的宫庭音乐中使用,在民间也有流传。
24、②吴丝:即吴地(江浙一带)所产的丝,质地精美,箜篌以吴丝作弦,这里是指箜篌的弦。在建秋那里碰壁的吴国庆再次
25、竹韵伴箜篌,瑶草琪花媚,山水醉凝眸。
26、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
27、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28、龟兹乐队则以曲项琵琶、竖箜篌、羯鼓、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等龟兹民族乐器为主。
29、天雨众华,箜篌乐器不鼓自鸣。
30、其中一架箜篌,红檀木制,通高138.5厘米、底长49.5厘米、宽10厘米,为框架式竖箜篌。
31、箜篌引,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
32、箜篌、笛,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以乞寒也。
33、《演繁露?凡将》:“《艺文类聚》载《凡将》一语曰‘?、磬、竽、笙、筑、坎篌’,与《急就》记乐之言,所谓‘竽、笙、箜篌、琴、筑、筝’者,其语度、规制全同。
34、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5、元张翥《唐多令?寄意箜篌曲》词:“忍泪上云兜,断魂随彩舟。
36、竖箜篌盛行于晋以后到隋唐时代,这是大型的箜篌,可说是现代竖琴的祖先。
37、天惊石破: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8、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
39、箜篌弦数历来为弦乐之冠,极难弹奏,五十五弦几乎已是高手极限,但高绛婷以一双秀手竟能独引七十六弦尚且游刃有余。
40、《文选?曹植<箜篌引>》:“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41、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歌》:“沙棠之桨云母舟,美人玉袖?箜篌。
42、“其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十五种。
43、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
44、吴丝蜀桐,代指精美箜篌。
45、在《箜篌引》中,她使
46、《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48、其形像为身呈金色,手持箜篌。
49、(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50、乐多琵琶、箜篌,出貂鼠、白?、绣文花蕊布。
51、东汉时期,竖箜篌就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由西域传入我国中原。
52、三国魏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53、箜篌样式不一,其中有一种竖箜篌,有二十三弦。
54、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
55、唐王昌龄《箜篌引》:“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
56、《箜篌引》:“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