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编户:biān hù 基本解释:[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编入户口的平民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序》●详细解释: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汉书·梅福传》:“今 仲尼 之庙不出 闕里 , 孔 氏子孙不免编户。”《北齐书·文宣帝纪》:“ 周 曰 成 康 , 汉 称 文 景 ,编户之多,古今为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编户安业,国用丰赡。” 宋 王安石 《敕榜交趾》:“比闻编户,极困诛求。” 清 唐甄 《潜书·存言》:“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 梁启超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至於匹夫编户,岂直不能与闻国是,乃至视之若奴隶。”★◎ 编户 biānhù[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编入户口的平民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序》★古时地方官每三年审察民户人丁数目,编排成册,故称编入户口册的人家为「编户」。通常指平民。《淮南子.俶真》:「夫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乎?」《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也称为「编民」、「编氓」、「编人」。
1、土断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
2、元和三年(808),皇甫说到豪家土地一片连着一片,逃亡各地没有依靠的大多是编户齐民,成为南北各地的普遍情况。
3、介绍历史上潮汕地区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和土著的编户齐民。
4、蕞尔谯纵,编户黔首,同恶相求,是崇是长,肆反噬于州相,播毒害于民黎,俾我西服,隔阂皇泽。
5、《朝野佥载》卷六:“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安州编户少府,当为安州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
6、经济上,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佛像铜器铸钱,缓解了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
7、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
8、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9、奴婢、佃仆即使积有土地赀产,自立门户,亦不得编入黄册,凸显出贱民与编户齐民的身份差别。
10、唐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朱轩驷马,耀于衡门;紫绶双龟,出入编户。
11、杜佑在《通典》中评论道:“设轻税之法,浮客自归于编户。
12、功能日益增加并规范化,“祀神、合乐、义举、公约”是其基本功能,有的人于会馆创建之初便要求会馆能发挥编户齐民、辅助治化的作
13、十三年起?取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将其中的壮丁发各监局充工匠?余为编户?置京城内外?名曰坊厢。
14、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从战国末期开始的大转变,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死后世界观在这一段时期中的发展,而两者均与秦汉编户齐民社会之形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5、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
16、为了不使这种“检括”户口流于形式,政府采取“大索貌阅”措施,令州县对在籍的编户成员的年龄、长相、身体特征等都详细记录在册,并定期进行验名正身。
17、迨其子明远始奉我朝,命徙青,为编户。
18、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
19、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
20、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即豪强、僧侣地方隐占土地、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
21、东汉豪族地主田庄里的基本劳动者,由破产的编户齐民转化而来。
22、所谓“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体现了编户齐民对王朝的主要义务。
23、《旧唐书?代宗纪》:“今则编户流亡,而垦田减税,计量入之数,甚倍征之法,纳隍之惧,当宁轸怀。
24、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
25、原杰视察后认为,对山区众多流民不能继续镇压,应编户抚治。
26、不过满汉平民一般被称为“诸申”、“伊尔根”,分别是满语“国人”、“民”的意思,对国家除了编户义务之外,人身依附尚弱。
27、在洪武年间,明朝采取军事行动和招安的方式,使得很大一部分籍外之民而为盗寇者成为了新朝的编户齐民。
28、《敕榜交趾》:“比闻编户,极困诛求。
29、在此种制度下,户口隐匿脱籍虽然严重,但国家所掌握的编户数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0、正统六年(1111年),撤销水口河泊所,?民归并下六都编户。
31、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
32、编户之民转徙同也。流徙:1.到处流动转徙,没有安定的生活。
33、征、募士兵的家属仍旧是一般的编户齐民。
34、宋叶适《役法》:“而近世浅夫庸人之论,不过仇疾於官户,诛抉於诡产,其说有自宰执而与编户齐役者矣,而诡产?天下,其弊安可绝?
35、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
36、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37、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展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发达。
38、征兵的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使各国军队的数量空前增加。
39、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40、唐陈子昂《为程处弼拜洛表》:“特蒙陛下,施再生之德,赦万死之诛,起骨九泉,同列编户,臣诚万死,无以上答。
41、这种心面不一的才彦之恶习,作者认为是社会使之然:“士抱不世之才,偶遭负俗之累,委身草泽,与卖菜佣编户而处,而角巾措大,犹指之为狂为佻也,不亦悲夫!
42、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43、晋代,先有八王之乱,後有五胡乱华,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绅举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是为永嘉南迁(或衣冠南渡)。(4)认为衣冠南渡的汉族是编户齐民,乃是主户,土著不属编户,免纳贡赋,应是客户,所以“给客制度”的客户不是指南迁的汉人。
44、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的兼并,不仅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逃亡的浮游人户,更使编户齐民沦为地主豪门的包荫户,从而让北魏政府失去大量的劳动人手和纳税户,形成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45、开启五胡乱华之局:永嘉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匈奴早有夺取中原的野心,酋长刘宣谓:「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故八王作乱期间,刘渊及刘聪已建汉国,后刘曜陷长安,灭西晋,据长安建前赵;山西、山东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为后赵。
46、《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47、均田制度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流亡无居者和荫附于豪强名下的佃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原来,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一向重视应试者的出身与身份,规定只有编户齐民,即在官府的公籍上载有正式户籍者,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又有地域性限制,考生必须在其户籍所在地即“原籍”应试。
48、』凡言横者,以其志无业尚,散诞莫名;或博奕放荡,而倾竭家财;或名挂编户,而浮游卒岁;或尸禄素餐,而莫肯用心;或执政居势,而鱼食百姓;或驰竞进趣,而公私并损;或肆暴奸虐,而动造不轨,斯皆伤教乱正,大败风俗。
49、“一旦为群小排挤,颠倒黑白,竟泯泯焉同于穷乡编户冤抑不伸者,窃为明时耻之。
50、首先,他们所重视的富已不是“本富”而主要是“末富”,认定“商贾”与“力田”一样都是致富的正途;其次,他们认为只有民富才能国富,“夫富在编户,而不在府库。
51、南海子内的这种特殊户民??海户,起初是由京师附近和山西等地正常的编户齐民来充任的,后来成为明统治者处置净身者的一种措施。
52、宋沉作?《寓简》卷三:“一郡数县之官吏得逭於简书,而其编户民得免於流亡溘死者,刘氏之德也。路途遥远时间太长却实很难胜,岂传说所说的那样令人惊异,但是一直愤慨永不悔改,宁肯溘死而坚定不移。
53、灭庸,群蛮也从属于楚,成了楚国的编户齐民。
54、在田庄的劳动者中,宗族、宾客、徒附的身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但他们对田庄主存在着依附性。
55、一般来说,这些佃客的社会地位是比编户齐民还要低。
56、政府把农民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造册,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口赋、徭役和兵役。
57、川湘鄂粤之间,编户齐民,奔走呼号,一夫奋臂,万姓影从,颓波横流,败舟航之,是虏之必败者三。,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
58、秦献公十年,实行“为户籍相伍”的措施,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即所称的“编户齐民”。
59、《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诏天下营田务,只许耕无主荒田,及召浮客,不得留占属县编户。
60、东晋咸和(326-334)以后遂土断人户,即清理侨民户籍,使其同于当地土著居民,成为纳调服役的编户齐民。
61、出处陈炽《庸书?议院》:“华盛顿以编户之细民,苦英人之虐政,风驰霆击,崛起美洲。
62、孙恩为乱,东土涂地,编户饥馑,公私不赡,玄必乘此纵其奸凶,窃
63、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