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望尊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80
更新于

德隆望尊:dé lóng wàng zūn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 德隆望重 ”。★德行高,声望大。多用以称颂年高德劭,且有声望的人。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也作「德高望重」。 ★修订本参考资料:德行高,声望大。多用以称颂年高德劭,且有声望的人。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亦作德高望重。 ★ 释义 义参「德高望重」。见「德高望重」条。典源此处所列为「德高望重」之典源,提供参考。 《晋书.卷六四.简文三子列传.会稽文孝王道子》元显无良师友,正言弗闻,谄誉日至,或以为一时英杰,或谓为风流名士,由是自谓无敌天下,故骄侈日增。帝又以元显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刘氏为会稽王夫人,金章紫绶。会洛阳覆没,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绶,请归藩,不许。及太皇太后崩,诏道子乘舆入殿。元显1>因讽2>礼官3>下议4>,称己德隆望重,既录5>百揆6>,内外群僚皆应尽敬。于是公卿皆拜。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已下,日廪七升,而元显聚敛不已,富过帝室。 〔注解〕(1) 元显:即司马元显,生卒年不详。晋司马道子之子。(2) 讽:暗示。(3) 礼官:职官名。职司礼仪的官员。(4) 下议:交给下面讨论。(5) 录:登录、任用。(6) 百揆:总理国政之行政长官。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德高望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德高望重」原作「德隆望重」。自从东晋大臣谢安病死后,晋孝武帝便将大权交给他的弟弟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由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司马元显是司马道子的长子,因家世显赫,周围的人对司马元显极尽奉承巴结之能事,让司马元显自以为是一代英杰,无人可比。孝武帝也因他有辅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刘氏是会稽王夫人,所以让他享有高官厚禄,使司马元显更是目中无人。太皇太后驾崩时,孝武帝召司马道子入宫,司马元显认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声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慑于司马元显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后来「德高望重」这句成语就从原文「德隆望重」演变而出,用来指品德高尚,极有声望。书证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你那么高风亮节五蕴皆空德隆望尊。

3、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4、[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8、我的爷爷是位德隆望尊的革命老人。

9、《淮南子?泛论》/德隆望尊。

10、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1、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1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标签: 德隆望尊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德隆望尊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214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