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驱邪:qū xié 基本解释:[get rid of evils] [用符咒等]驱逐所谓邪恶作祟的东西,是一种迷信行为●详细解释:驱除邪祟。 清 舒位 《午日见人家户侧有缚艾作人形者题曰锺进士戏为之咏》:“三年之艾五日福,风声鹤唳咸驱邪。”★◎ 驱邪 qūxié[get rid of evils] [用符咒等]驱逐所谓邪恶作祟的东西,是一种迷信行为★ 藉朗诵咒语或举行仪式将恶鬼或恶魔从人或地驱逐出去的活动,称为驱邪。 驱邪在人类社会中相当普遍;驱邪活动的发生表示人们相信疾病或恶运是由于恶鬼或恶魔作用的结果,而疾病或恶运的免除则可藉具有神奇力量的咒语或某种仪式(如祭拜)来达到目的。在〔新约圣经〕中,耶稣将恶魔由人身上驱离,那人便恢复为常人,即为驱邪的记载。中国民间信仰中也不乏各种驱邪的活动。 驱邪一词亦有其隐喻的用法,如某一特定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圆满而合理的进行,除掉该因素的行动也可称为驱邪;另外,如果语言中有些让语言使用者错误认知的因素,将其导正的活动也可说是驱邪的活动。有些哲学家就认为哲学的功用即在治疗中了邪的语言。--作者:但昭伟 ★驱除邪恶鬼怪等害人的东西。 【造句】端午节时,许多人会依民间习俗准备艾草、菖蒲等驱邪。 ★驱除邪恶鬼怪等为害人的东西,是一种迷信的行为。

1、穿插环旋,分合有致,是龙文化中颇具特色的龙舞艺术;傩舞源于3000多年前,是殷商时期民间的一种面具祭祀仪典,其舞动狂热粗犷,喻意驱邪逐疫,祈福纳祥。
2、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
3、文房四宝,平安驱邪,画面简约流畅,精刻细致。
4、十五夜各地的狮阵也一起出动,称为弄狮,并表现功夫,其目的在驱邪祈安,并有贺年贺节的喜庆意义。
5、二月二龙抬头,龙神驱邪,百毒不侵;龙神赐福,人畜平安;龙神发力,生机勃勃;龙神行云,风调雨顺;龙神布雨,五谷丰登;吉祥接力,短信祈福!
6、彝族对葫芦和杨柳也情有独钟,视杨柳树为吉祥树,把葫芦作为崇拜物;鹰爪则作为毕摩祭祀做法驱邪的重要法具。
7、小泽真珠日本人的角色安排亦很无谓,不明有何含意。如果编导能把拖拖拉拉的沉闷爱情部分大肆删减,加强驱邪搞鬼部分,犹其牧师和居士两人的戏分,甚至于牧师和电视台的冲突,应当会更过瘾耐看。
8、巫教的流传在很大程度上是运用歌舞娱人,利用巫女的美色,用杂技、幻术、戏曲、绘画种种艺术手段,为人佑福、驱邪、医病,有眩人耳目的色彩。
9、根据记载信灵香被堪称为“通化凡圣”,百和香祛晦恭迎西王母;降真香邀天集灵,修真积功,驱邪扶正的紫薇辟邪香。
10、每座山上都有神社,汤殿山戒律甚严,参拜者在入口驱邪后,要光着脚参拜,而且严禁摄影;月山位于高山植物繁生的湿原附近,山上的神社常有登山者前来参拜;羽黑山上则有祭祀汤殿山、月山两座神的神社,只要参拜该神社就等于参拜了三座山的神社。
11、精魂:奥秘之一,掌控着驱邪、险棘、影域、修复灵魂与精神。
12、鬼箭羽苦,通经堕胎,杀虫祛结,驱邪除怪。
13、为了驱邪避疫,许多人家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成人喝雄黄酒,小孩身上挂香包。
14、纺车被赋予很多魔力,比如女人们在晴朗的周一坐在纺车底座上从山上滑下,以祈求亚麻丰收;在婴儿的摇篮里放小纺车可以驱邪避祸。
15、《昙花记?真君驱邪》:“禅心?持,明月琐窗知,何事遇狂且?
16、新婚夫妇洞房交拜后,就床对坐,众人以同心钱和五彩果掷向新人身,以表欢庆祝愿,同时亦有驱邪避煞之意。
17、驱邪,在室内还可以装饰各个部位,就连小孩子的鞋帽等都用虎来表现,如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等。
18、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
19、同时,由于羌族的固有思想理念及释比在羌族社会的多种功能,释比者被羌族视为是神人相通的使者,是天神派到人间佑福驱邪的神圣的使者。
20、在冬季,为了驱邪除魔而举办的一种祭神仪式。
21、它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陈九、锄田等十八科(场),多表现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意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五谷丰登。长虹桥上镌刻着四幅文采飞扬的楹联,桥孔两侧的楹联分别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中孔的楹联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北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22、正一道”于清代传入此地,是职业性的居家道士,平时和俗家一样,可娶妻生子,遇到法事,则穿戴道泡、道帽,手持木剑法器、焚纸符、泼法水,或为病家“驱邪捉鬼”,或为亡者超度亡灵;若遇水旱虫灾,镇民就要请道士打太平醮、做道场,以驱瘟神疫鬼、避凶趋吉。
23、道士在道场祈禳中,通常要请四元帅降临,以助驱邪伏妖。
24、他负有制伏困惑和藏土辟魔的事巫术,呼风唤雨,咒害仇敌,举行驱邪仪式时,巫师穿虎皮衣、载虎皮帽,向神灵献虎肉祭祀。
25、传说雄性天堂鸟的羽毛可以驱邪佑福,古时被
26、石狗脚踩铜钹与彩结纹,则寓意石狗能驱邪魔,保平安吉祥。
27、因此,驱邪和扶正一样是临床上重要的原则之一。
28、公元十年,移孝作忠,驱邪匡正,耻仕新莽。
29、五月五,是端阳,祝福朋友不能忘;挂艾草,粽子香,招纳百福福满堂;带香囊,喝雄黄,驱邪去灾体健康;赛龙舟,荡双桨,家庭幸福事业畅;预祝端午快乐!
30、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31、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
32、五月五是端阳,民俗节日不能忘;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黄,驱邪防病保健康。
33、此瓶做工精细, “瓶” ,其谐音为“平” ,是平安的意思,也是驱邪得福的象征,是一种吉祥的摆设。
34、窦氏为迎接梁王,在冬至节举行宫宴和大傩驱邪仪式。
35、此活动具有消灾驱邪的含义。
36、玉兔辞旧岁,金龙送祥瑞。鞭炮驱邪恶,华灯照新春。新年好运到,招财进宝忙。捷足步青云,事业展宏图。吉祥紫气升,富贵如意绕。除夕祝福你,龙年行大运。
37、本文将说明军武主题在逐疫传统中的运用,以及兵灾传说中个别驱邪物的民俗意涵。
38、在饰演中又加进了许多青面獠牙的人物,以加强驱邪逐崇的气氛。
39、还有人说马蹄铁是铁打的,而铁本身就有驱邪的功能。
40、金刚子佩带身上,驱邪避祸之力较强,可增吉祥。
41、春秋前后,傩舞习俗的用意已转为驱邪逐疫。
42、设置机关者归为“彩法门”,这类节目最多,即古代之“撮弄”;有一定的口诀和锻炼方法者称为“手法门”,书中手法含义与今天所指的纯手法技巧略有不同,它包罗了小手法及若干游戏性技巧;此外,对用药物促使节目变化的称为“药法门”;相信画符念咒者为“符法门”;用线拉牵使其机关发动,即今天内行称为“提苗”的,书中归纳为“丝法门”;古代的“藏掖”魔术,即“预藏身上出于红毯者”,书中归结为“搬运门”。这里不妨列举一些事实: 巫婆神汉装神弄鬼,标榜驱邪治病,实则坑害、折磨群众,诈骗钱财,甚至残害生命; 以练某种功为名,贩卖伪科学,鼓吹法力无边的“外气效应”; 有的宣扬在数千里之外可以
43、又称“余按旧志:神姓邢名鸾字伯凤,元泰定进士,谏诤谪陕西清水令,弃官入山修道,丹成正升,后降神于揭阳之牧人(雨仙爷),祈雨驱邪,民德而祀之,适晋阳张公来守潮邦,道经揭阳,闻神灵迹,因祀于城南隅则今地,国初定鼎,降神保民,教人迁善改过。
44、统领百万神将神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祷雨、镇妖伏魔、至刚至勇,还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
45、在古代,人们把“腊日”视为祭祀之日,驱邪免灾之日,以求来年安宁。
46、一天,太白星君云游到此,观见虎害,就从南天门领来一对龙马,让它俩在这里驱邪除恶,造福人间。
47、小型张以翡翠玉佩为主要构图。翡翠是一种半宝石,据称有驱邪护身的神奇功效,万千宠爱,是中国人永恒的饰物时尚。
48、据说自一八九四年年中,香港发生瘟疫,疫症迅速蔓延,有人归咎妖魔鬼怪作祟,区内客籍居民建议前赴广东惠阳迎接三太子神像来深水?驱邪镇妖。
49、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以驱邪求吉。唐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之三:“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50、北方有所不同,从十六国时期起,就在继承西晋旧制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俑群内容增多、数量增大,一般包括以下4组内容:①驱邪镇墓的镇墓兽和全装甲胄执锐按□的镇墓俑;②模拟墓内死者生前出行的仪卫,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包括人和马均披铠甲的甲骑具装俑、身负箭□的步兵、骑马的鼓吹乐队、骑马和步行的属吏,以及仪仗、仆从等;③模拟墓内家居享乐的大量舞乐和男奴女婢;④模拟庖厨中执炊操作的奴婢,以及灶、碓、磨、井等模型,还有各种家禽、家畜的形象。
51、如果编导能把拖拖拉拉的沉闷爱情部分大肆删减,加强驱邪搞鬼部分,犹其牧师和居士两人的戏分,甚至于牧师和电视台的冲突,应当会更过瘾耐看。
52、少年戴香包和搽雄黄,家家包棕子、喝雄黄酒、煮大蒜、煮鸡蛋,下午采百草游百病,有驱邪杀虫之意。
53、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
54、说到“烧串炮”,则追溯到“烧青竹驱邪祟”的传说。
55、这天,家家点燃火把驱邪去病,进行叫魂。
56、洞房内先由知名长辈撒五谷避邪,再由吹手人内掌号驱邪。
57、一百零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
58、古代民间就相信五月是多灾多难的「毒月」,甚至认为「五毒」(蛇、蝎子、蜈蚣、蜥蜴、癞蛤蟆)都从五月五日午时开始孽生,于是人们习惯于当天午前在屋角以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并插菖蒲、悬艾草、佩香囊、戴老虎索和贴午时符等来驱邪气。
59、驱邪意味着驱除病邪以恢复正气的强盛。
60、相传汉留侯八世孙张道陵曾在“丹灶山”修道炼丹、用“灵羌、灵艾”给人治病,以“宝符、宝印”为民驱邪,后成仙。
61、1988年于河南郑州参加首届国际书法展,所作八尺行书崔颢《黄鹤楼》获金奖;长白山国际书画展《竹报平安》获铜奖。至于以儿童燃放爆竹为题材的《竹报平安》瑞图,除表示辟鬼驱邪祝颂升平外,还有为节庆活动增添喜气氛的意义。
62、演出剧目如元旦有《开筵称庆》、《祥曜三星》等,立春有《早春朝贺》等,上元有《灯月交辉》等,燕九有《群仙赴会》等,花朝有《司花怜艳》等,上巳有《金母驰旌》等,寒食有《旗亭题壁》等,浴佛有《六祖讲经》等,端阳有《驱邪应节》等,七夕有《银河鹊渡》等,中元有《佛旨渡魔》等,中秋有《丹桂飘香》等,重阳有《九华品菊》等,腊日有《洛阳赠丹》等,冬至有《金仙奏乐》等,祀灶有《太合报最》等,除夕有《升平除岁》等。
63、一拜高堂文武进,吴安驱邪得安宁。
64、力如无穷一肥遗,圣平开天光之招,制魔驱邪!
65、无患菩提子:又称鬼见愁,中国传统用于驱邪避鬼,无患子在佛教中有着神圣的意义,佛经中有一卷《木患子经》就以此植物为名。,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
66、人们以鼓声象征雷声,以此来驱邪逐疫。
67、端午到,艾叶长,门旁竖立驱邪魔;端午到,香囊傍,百病不沾体健康;端午到,裹粽子,香飘万里情谊长;端午到,观龙舟,千帆竞渡逞豪强。端午快乐难尽数,愿你开心人健康!
68、三太子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大将李靖的三子,擅长驱邪赶鬼。
69、壮族群众在节日里,利用各种巫术手段来满足自己驱邪避鬼、祈福消灾、预测丰歉的意愿。
70、“嘉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
71、二百三九九重阳将到,登一登高山,心情舒畅,健康久久;望一望远方,惬意逍遥,开心久久;插一插茱萸,驱邪避凶,好运久久;赏一赏菊花,眼界大开,愉悦久久;发一发祝福,情谊绵绵,幸福久久。预祝你重阳开怀,幸福永久!
72、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黄,驱邪防病保健康。端午节快乐。
73、五月初五是端阳,民俗节日不能忘;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黄,驱邪防病保健康。端午节快乐!
74、以后巫婆、神汉将手鼓作为驱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称“跳大神”。
75、视杨柳树为吉祥树,把葫芦作为崇拜物;鹰爪则作为毕摩祭祀做法驱邪的重要法具。
76、临高先民求神拜佛逐鬼驱邪时,皆用人型杖头木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