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露葵:lùku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莼菜。战国楚宋玉《讽赋》:“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有蔡朗者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蓴为露葵。”王利器集解:“《古文苑》载宋玉《讽赋》:‘烹露葵之羹。’即指水产之蓴,则蔡朗所呼,不无所本。”2.冬葵。《文选·曹植<七启>》:“芳菰精粺,霜蓄露葵。”张铣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於霜露之时。”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葵》:“古人採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人不復食之。”清方文《题宋射陵蔬枰卷》诗:“其畦歷落如楸枰,露葵霜薤长滋荣。”3.向日葵。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植物名:(1)睡莲科。多生长于河川湖泊中。叶椭圆形,叶背为紫色,茎及叶、叶柄皆被有黏液,嫩叶可以作汤,香脆鲜美。也称为「蓴菜」。(2)就是一般所称的葵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六.草部.葵》:「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1、清斋”即“素食”,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名“露葵”,即冬葵。
2、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
3、王安石诗《东岭茶贻》:易说周原土址宜,堇茶甘美味如贻,分根无植临川日,采折应须压露葵。
4、她在家时曾经从事采摘露葵之类的劳动。
5、获菽寻汜氏之书,露葵征尹君之录。
6、答:“中”与“下”,“观”与“折”,“朝槿”与“露葵”。
7、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8、归元寺云集斋素菜馆座落于汉阳归元寺内,为专营寺庙特色素菜糕点的特色餐馆。”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9、门口对联是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以示境界。
10、唐皎然《酬秦山人系题赠》诗:“思山石藓?,?客露葵肥。
11、收回飘忽不定的目光,我依旧如往日一般静静地看那早晨的木槿树,感叹时光易逝,岁月难再;一就去松树下采摘新鲜的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12、自“露葵”以下,诗人不从挟瑟进宫写到君前弹瑟,而集中笔力专写女子的惆怅情怀。
13、露葵为葵之别名,俗称滑菜。
14、种贻香稻粒,斋出露葵羹。
15、归去清斋摘露葵,著书长伴支离叟。
16、南园露葵朝折,东舍黄粱夜舂。
17、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
18、战国辞人宋玉亦有“烹露葵之羹”之句,王维晚年长斋,故
19、镜机子曰:“芳菰精稗,霜蓄露葵,玄熊素肤,肥豢脓肌。
20、就字面而言,那碧绿的露葵,清澈的淇水,华丽的锦衾,芳香的罗衣,实是“五色相宣”。
21、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七日一削发剪甲,岁首清斋,念经一月。
22、就音律而言,它押的是平声阳韵,声调铿锵,韵律和谐;而当中“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两联,对偶工整,低昂互节。
23、《摸鱼儿?莼》:“露葵生处春洲远,翠叶紫茎铺水。
24、她昨天伫立到日暮,悲悲戚戚地熬过一夜,第二天早上看到日出露解,遂想到家中园子里的露葵也该采摘了;但是遥隔淇水,她还没有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家中,其内心之痛苦可知。
25、风柳过墙堪受月,露葵临砌易当秋。
26、书,露葵征尹君之录。
27、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松下清斋摘露葵”七字。(3)放以3cm大小切的韭菜?露葵?切成丝的葱放进去煮熟。
28、梁世有蔡朗者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莼为露葵。
29、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30、《本草》载李时珍曰:“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31、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都是女子想象之辞。
32、最晚的叫终葵,又叫露葵。
33、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
34、天螺1杯?大酱5大勺?辣椒酱2大勺?露葵150g?韭菜250g?辣椒面1小勺?面粉2大勺?切好的葱1/2大勺?捣好的蒜1/2大勺。
35、门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36、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37、不涉学,遂呼?为露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