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立:zhōnglì 基本解释:(1)[neutral]∶处于对立的双方之间,不倾向或偏袒一方严守中立(2)[independent]∶独立●详细解释:1.中正独立。《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孔颖达疏:“中正独立,而不偏倚,志意强哉,形貌矫然。”唐白居易《养竹记》:“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明徐霖《绣襦记·汧国流馨》:“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是则尤人所难者也。”2.在对立的各方之间,不倾向于任何一方。《国语·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韦昭注:“中立,不阿君,亦不助太子也。”《后汉书·荀彧传》:“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今来速者,计必未定,及其犹豫,宜时説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李贤注:“不令其有去就也。”鲁迅《书信集·致萧三》:“《现代》虽自称中立,各派兼收,其实是有利于他们的刊物。”3.指使中立,不倾向于一方。刘少奇《坚决粉碎顽固派的进攻》:“展开广泛的统战工作,以便争取与中立他们。”4.居中而立。《大戴礼记·保傅》:“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宋史·乐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环。”★◎中立zhōnglì(1)[neutral]∶处于对立的双方之间,不倾向或偏袒一方严守中立(2)[independent]∶独立★ 所谓「中立」是指人或团体(如政府、国家)对某些议题、事件、政策或制度采取不偏袒的立场。 在教育领域中,有关「中立」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有些自由派的学者主张政府行政单位、学校行政机构,乃至教师应在道德、宗教信仰、政治等富争议性的事项上保持中立的立场。第二,在教育研究上,当研究工作者在做实徵性研究时,应对研究的对象保持中立的态度。 所谓「对具争议性的事项持中立的立场」主要指下列的作法:(1)对具争议性的事项(如可否施行安乐死)不表示任何意见,即是不介入的作法;(2)对具争议性的事端做公平而全面性的介绍,不偏袒任何一方特定的意见;(3)对具争议性的事项不采行任何行动,以免有利于任何一方;(4)对有关争议性事项的不同见解和立场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或作法。有些学者指出,对具争议性的事项保持中立根本就是一种神话,因为不管我们采取上述作法中的任何一项,都一定会偏颇于持某一特定立场的人。如我们将有关某一议题的正反双方的论证公平的胪列出,供学生参考,并希望学生能自行决定自己的立场,但若这正反意见中,有一方是比较成熟或媒体曝光率比较高的,就有偏袒一方的可能。 当教育学做为社会科学的一支时,教育研究工作者会要求自己对研究对象采行价值中立的态度,即不对研究对象预先设下价值判断。有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要求是建立在「事实」与「价值」可以截然画分的预设下,但实际上这种预设可能有问题,因为在人类活动中,「事实」和「价值」是一体两面,两者不可能清楚的区分。有些主张研究者可以持中立态度的人则辩称,所谓研究者的中立是指在研究者蒐集与处理资料的阶段所保持的中立,至于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题目及做结论时,是不可能保持中立的。--作者:但昭伟★处于对立的两方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造句】对于这件事,我们还是保持中立,不宜插手。★居中站立。《大戴礼记.保傅》:「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宋史.卷一三八.乐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环。」处于对立的各方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国语.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现在俄日打仗的事,我们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独立自主。《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意志坚屹不摇。明.徐渭《绣襦记.第四一出》:「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
1、埃利逊持中立态度。
2、局外人考虑干预时,保持中立相对于选择一方,两者有哪些相对的优点?
3、底内后嵌之金锤?錾镌花纹中立双凤和三朵宝相花。
4、战时禁运品若由中立国运输至交战国一方则交战国另一方可将其扣押并且没收的货物
5、中立下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诺言,为后世士林塑造了一个千古忠臣的榜样,其人格魅力、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6、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高大的雪松里,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在枝头上的新叶吧,多么调皮捣蛋的孩子呀,竟然爬到了雪松爸爸的头上。嘿,雪松好高呀,像一座宝塔,在校园中立着。找到了,春天在这里!
7、让我们对此问题中立,客观和实实在在一些。
8、不顾社会运行框架和真实语境的差异,以狭隘的功利主义心态,浮光掠影地借用西人的术语、方法、逻辑,甚至植入其立场、主题而不自觉;2、把“文化研究”当作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新潮来追捧,甚至成了用学术来拥抱“流行文化”的最佳借口,再现了全球资本主义认可的国际分工,即从西方进口“理论”,然后根据“理论”对第三世界的“原料”进行加工,最后再次“出口”到西方世界…;3、由于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混同以至文化研究完全取代了文学研究,使文学文本沦为一种社会档案,从而使艺术探讨处在一种停顿状态,并导致文学史写作者错误地写作文学史;4、文化研究缺乏稳定的边界和对象,需要不断的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平台,有点大而无当,弄不好还会搞乱一些正需稳定发展的学科;5、典型的文化研究如早期的伯明翰学派,虽发端于经验主义传统深厚的英美,但其完全有别于该传统的学术主流(客观化、中立性、科学主义等),而是一开始就受到某种“文化理论”的内在制导,带有选定的理论归旨和左翼立场,但“在文化研究引进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学者往往多偏于对它价值的正面阐扬,而缺乏对这一固有模式中所隐含的特殊学术倾向的反省与疏解”)。
9、独裁者入侵了那个中立国,违反了他早先保证该国独立的诺言。
10、是的,我用词是激烈的,但你的词语则是奇怪的中立。
11、二战期间国家遭受的沦陷使得挪威人民普遍对中立国的概念产生疑问,他们转为集体安全政策。
12、冰球是一项主要是男子参加的激烈运动,冰球场分进攻、中立和防守三个区。
13、到目前为止,在提名竞选人的投票中,无论是从初选团队中选择的宣誓代表的票数上,还是从那些已经在提名人选举中投票的中立选民上>于希拉里。
14、中立型随机线性随机大系统的稳定性
15、风中立花纷纷落又有多少蝴蝶死去了月下立雪纷纷落是谁旦暮不歇唱那歌最后还是放不下生命随波逐流的离合到最后这样的你是不是会不快乐到最后这样的我,连离开也能不动声色是谁破开虚空让身影在我眼中停留这一刻鲜血无始无终斩不开纠葛是谁将刀捕风听啸音清和你在说什么你说快不快乐最后袖白雪唱的是哪支歌。Finale
16、简拉日日哭泣,愤怒的宙斯不忍失败,处处开始刁难凡洛卡,白天他去打猎,宙斯便让阿波罗驾着太阳车离开,森林中立刻漆黑一片,无数雕鹰开始啄食他的身体。
17、不论我们有意或无意,美国已经接受了以比较美苏经济效率来度量战斗胜负的挑战,从而赢得中立国家的政治忠诚。
18、他们会背叛苹果手机,投奔政治中立的Pre、黑莓、或GoogleAndroid吗?
19、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亚非中立主义国家的政策
20、虽然威斯敏斯特抱怨声不断,但在此次政治辩论中仍不乏一些温和的中立派,而不仅仅是吵吵闹闹的党徒。
21、这个厂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如一盘散沙,怎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22、露仙亭后来,王锡隐居于长沙东边一山中,至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三月十五日羽化的山为锡山,并在山中立相山。
23、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24、古风怒喝一声,借助这一式只身伏虎的胆魄,双脚在激流中立地生根,身腰合一,一身的气力全部拧成一股,聚集到右拳之上。
25、中立国可以和玩家结合,包括通讯,加入结盟,在困难时帮助等等。
26、只有她父亲保持中立态度。
27、园内有一片草原,整饬、养护良好的混交景观林挺拔隽秀如银针布地,林下盛厚的草地如绿毯铺地不染一尘;人处其间,听阵阵松涛此伏彼起,意识里顿生一种与自然亘古谐合的情怀。”还有一段:“以清净之心,体察客体的审美要素,是佛教理论给予画家的启示,只有摒除一切杂念,不挂一物,不染一尘,不起一念,才能在静中立定精神,万物静观皆自得,以不染尘埃的纯净心境,去彻悟不染尘埃的纯净意境。
28、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29、第二,坚持国际调解的中立和公正。
30、总之,当一对夫妇被要求分析并解决某些争端时,他们的伤口愈合速度比讨论中立论题时要慢一些。
31、十二月初,会议拟就了一份关于老挝中立宣言的草案。
32、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33、自识[临范中立秋山万木图。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