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菽水:shūshu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宋陆游《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髮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齏盐之分。”郁达夫《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只愁母老羣儿幼,菽水蒲编供不周。”★豆与水。比喻粗劣清淡的饮食。宋.苏轼〈送程建用〉诗:「辛勤守一经,菽水贤五鼎。」宋.楼钥〈送制帅林和叔归〉诗:「公去我亦隐,菽水翻彩袖。」
1、【注释】菽:豆类的总称;菽水:豆和水,指最平凡的食品;承欢:博取欢心,特指侍奉父母。
2、从我南行,菽水欣然。
3、四方执经者,户履常满,而菽水之供倚办十?。
4、单辅归隐家居7载,菽水尽欢,清贫度日,寄娱林泉诗书;足不入公门,口不谈公务,洁身自爱,节守以终。
5、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沈有容在家中“朝夕菽水,承欢膝下”,为父母尽了人子的孝道。
6、《元同恕矩?集十五送陈嘉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7、金元好问《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
8、王贞白《元同恕矩庵集十五送陈嘉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9、吴门孙先生,字文玉,一字泗滨,博学多能,名噪黉序,薄世味,栖幽逸,卜居虎阜,菽水怡亲,素贫自得,出其余闲,探奇穷奥。
10、《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草茆之质,使遂於向阳;菽水之欢,许伸於反哺。
11、既毁家佐军,贫甚,菽水养亲,晏如也。
12、谢升庸虽远在他乡,但对父母非常孝顺,经常以书信向在家的父母问安,菽水之养无缺。
13、男现阅《十三经注疏》,春闱即应经试,无论得第与否,必乞假归省,以朴漫游之罪,稍承菽水之欢。
14、他出身于一个极不得志的读书人家庭,“家酷贫”,以至于“无以菽水之欢”。老母在堂,不乏菽水(3);先人敝庐,足以蔽风雨;百亩之田,足以供?粥(4)。
15、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昼则托业陶朱,藕资菽水,夜则留心贾董,启发篇章”。
16、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形容生活清苦。
17、一年多后又从南京返乡,见母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
18、既得请,以奉菽水为欢,杜门三十余年。
19、菽水之供,谁能代之?
20、菽水同商略,芸编莫弃捐。
21、先生学业有成,旋获教职;所得薪俸,均奉萱堂;菽水承欢,早有口碑。
22、一名廷锡,字晋之,侯官人,万历末诸生,家贫,菽水不给,而临财不苟得;膏火不具,而开卷必衣冠。
23、孙子之法能使目之昏者再明,近者倏远,并使不昏者愈明,不近者愈远,岂以人工之巧,夺造化之权欤?且大若游宦,廉介清白,诒谋文玉,扶母偕隐,承颜菽水,孝友出于性生,恬澹本乎天赋,品行正未可以一端拟也。
24、他出身于一个极不得志的读书人家庭,“家酷贫”,以至于“无以菽水之欢”。
25、【示例】: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下:“张公元桢居翰林久,其门生之子又有出门下者,其人不敢称门生,而通状曰门孙。吴门孙先生,字文玉,一字泗滨,博学多能,名噪黉序,薄世味,栖幽逸,卜居虎阜,菽水怡亲,素贫自得,出其余闲,探奇穷奥。
26、菽水:豆和水,指最平常的食品,常
27、菽水:豆和水。
28、奉老母,仅菽水,有偕隐之志。
29、’”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30、第一二○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元配张氏,寿官张公之洛女,幽闲贞洁,糟糠六载,供菽水,佐灯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