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逸斜出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3
更新于

旁逸斜出:pángyìxiéchū基本解释: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详细解释: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出处】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1、它们以西湖为中心,环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沿曙光路、龙井路、梅灵路、茅家埠迤逦而去。

2、昨日,记者在周正元家中见到了一幅巨大的指画,一棵硕大的梅树生在于宣纸之上,枝干旁逸斜出,花朵争奇斗艳

3、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4、所谓!直”,就是中规中矩,禁绝旁逸斜出;所谓!伪”,就是人为,不惜刀削斧砍,打磨雕饰。

5、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

6、随着季节变化,枝干颜色深浅也在随之变化,更为奇特的是,青蛇柳聚丛生长,每丛树都是3-9棵组成,旁逸斜出,枝繁叶茂。

7、园艺师能在花盆的盈尺之地里,以拔萃凝练的手法,将一株株盘根错节、旁逸斜出的老花树,剪成“挺拔式”、“悬崖式”、“卧龙式”等盆景,我们难道就不能将中小学语文教材雕成各式各样的艺术精品吗?

8、行走中须十分小心,旁逸斜出的树根、枝丫和藤葛总是直扑你面门,刚谨慎地绕开,下一个“路障”又接踵而至。

9、此时,只要你依偎在苍松翠柏下,那些旁逸斜出的树枝,如同精心织好的巨大雨棚,遮护你浑身滴水不沾。

10、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11、却心肠独热,有点旁逸斜出,却直探人心,至于名人圈际的纷纭交往,世事现象的往来流连,都成材料

12、现植有四株旁逸斜出的紫荆、桂花及石榴;四周垒坎上遍种菊花,金秋时节,姹紫嫣红,桂树飘香,石榴挂果,绿叶婆娑。

13、其实,让游客写履历进行张榜,目的是为了挖出线索,没想到如此渺茫的希望竟旁逸斜出的得到了意外收获

14、一段旁逸斜出,揪人心弦的恋情,使胡适先生对于杭州,有了特殊的情分。

15、断石绝壁上有松柏旁逸斜出,巍然独立、傲视群山。

16、咔”,一棵万年老松旁逸斜出,将你拦住,你感激涕怜,差点跪下。

17、王继坤朝着怀旷亭里一颗旁逸斜出的树枝隔空击出一掌,只见树枝随即随着自己的掌风摇曳,他收功立定,树叶随即马上纹丝不动

18、即将沉淀的时候,被风吹离了垂直的方向,故而形成了旁逸斜出的形式。

19、全剧剧情集中,线索清晰,没有脱离故事的旁逸斜出和拖沓的剧情。

20、那棵杏树长的很好,大约两个碗口来粗,主躯干很直,上面分开枝杈,旁逸斜出,远看略像蘑菇,更像花折伞。

image.png

21、我一直觉得幸福是一件摇摇欲坠叫人后怕的事情,因为一步一步累积,生活每一步都有旁逸斜出的危险

22、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

23、这棵腊梅的枝条旁逸斜出,伸进了我家院子。

24、【出处】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25、这些文字记录心境,撷取感悟,附着于著述与印章,却又旁逸斜出地扩散到了人生、历史与社会。

26、地下倒石林整个景观似乎摆脱地心引力的作用变得旁逸斜出,生长方式颇为奇特,远远看去,如同石林倒悬,因而得名。

27、绝无旁逸斜出,林林总总中不管哪个妨碍了他个性的独立,他便亳不留情地从生活里将其抹掉,拂去无迹。

28、凡事若无一鼓作气,便会有各种的旁逸斜出,甚至是南辕北辙。

29、杨树枝繁叶茂,争高直指;红砂旁逸斜出,枝枝蔓蔓;松柏如伞如盖,槐榆虬曲多姿。

30、万株老树虬枝盘旋,旁逸斜出,错落穿插千姿百态

31、北面的空地、房屋相间栽种着洋槐,盛夏时节,枝丫旁逸斜出,荫蔽区域广大,愈显庭院的古朴神秘

32、作者能够抓住诺日朗在不同时间、不同观察角度时的突出特征,运用衬托的描写手段,但并不给人旁逸斜出、枝蔓错综的感觉。

33、立根峭壁岩隙者,或凌空探身,虬枝曲干,如龙蛇盘曲;或旁逸斜出,跳转腾挪,如欲乘风远去。峡谷内密密匝匝的长满了原始古树,四周刀削般的悬崖绝壁,也旁逸斜出的长满了婆娑多姿的树木。

34、可世事总有旁逸斜出者。

35、内容上表现为极客观地写实,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决不“旁逸斜出”。

image.png

36、秋阳透进密林,有幼树鲜红亮黄的枝叶,迎着阳光从树隙间旁逸斜出,似从雄浑的乐曲中飞出一鸣轻快嘹亮的笛音。

37、童年是幸福,即便家庭总是处于暗暗的焦灼当中,但是因为父母对我的爱,使我根本没有足够敏感去体会,那些旁逸斜出的艰辛。由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掉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耗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

标签: 旁逸斜出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旁逸斜出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399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