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弊政:bìzhèng 基本解释:[badpolicy]损害公益的政治措施改革弊政●详细解释:不良的政令;腐败的政治。《汉书·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刺史柳蒙等任窃藩条,无心守职,成此弊政,害及平人。”清陈天华《警世钟》:“若説他(曾国藩)不知道这些事体,缘何却把他的儿子曾纪泽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却不敢把朝廷的弊政更改些儿呢?”★◎弊政bìzhèng[badpolicy]损害公益的政治措施改革弊政★腐败不清明的政治。《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孤本元明杂剧.闹铜台.第一折》:「忽听的监仓官弊政,弓兵排列势狰狞。」

1、二年(1266)又上《平籴疏》,揭露救荒弊政。
2、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并9多余的工程。
3、由此?“义役”便在民间实行?并于绍兴三十二年得到知婺州吴芾的称赞。摘要南宋义役多被学界视为一大弊政,但它其实存在一个由利趋弊的过程。
4、疏陈鄂昌平反状,旨嘉奖。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
5、他对皇帝寄予了无限遐想,认为皇帝的力量足以破除一切弊政,从而达到社会大治,对封建统治者大加褒扬,并自觉宣扬善善恶恶、因果报应的封建观念。
6、宪宗时官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对当时的举措失当,奖罚失据等弊政,敢上书匡正。
7、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章申公子厚,与其叔安仁令书曰:‘弊政之后,谅烦整葺。
8、养冲疏言旗尉之横,且云崇祯初政及天启弊政。
9、他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不畏落第和杀身危险,直揭当朝弊政,试卷中有“武衰国耗”等语,主考看了“相顾错愕”,为其担心,但皆认为其必将是位敢杀身报国的节烈忠臣,击节相道“为子庆,为国家得人庆”京都学子争相抄录其文章名句,一时“名高郢中,纸贵洛下”。
10、同光之际,由于内政不修,外侮日深,都察院内的一些御史言官和词苑讲官出而指陈时政,弹劾奸邪,力倡整饬纪纲,改革弊政。
11、一部分在朝官吏和在野的知识分子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天崩地陷”、危机四伏,为了改革弊政,缓和矛盾,他们指责朝政腐败,要求改革。
12、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13、宣和年间(1119~1125)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很高,闻名于时。
14、时值东汉末季桓灵之世,弊政丛生,乱象毕露,其子孙坚等便萌生经略之志。清沉德潜《<古诗源>例言》:“越石景纯,联镳接轸;过江末季,挺生陶公。
15、他把社会祸乱的根源归之于“愚主”,而希望明君贤臣改革弊政,实施正确政策,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要求。彼後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意林》作「情」),骋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
16、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
17、这样,世宗和张璁等人就能够突破杨廷和等人沿用惯例仅以世宗即位诏书革除武宗朝弊政的模式,而将革新对象从正德扩大到百余年前的仁宣时期甚至永乐时期,如此才能厘清弊政源流,有效清除积弊。
18、且谈吐风生,说理动人,对旧社会的弊政深为不满,勉励后辈要洁身自爱,不要昏于名利。
19、朱载?登基后,革除弊政,躬行节俭,任用大臣徐阶、张居正等,刷新朝政,可惜在位仅6年,便一病不起。
20、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
21、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备空虚、将帅无能,丧师辱国,以及塞上遗孤得不到体恤等弊政,表达了自己对广大兵民的同情。
22、黄巢向全国发布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了“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
23、清初与投充相关联的弊政,还有逃人问题。
24、是时,江南有七样弊政,振之能昌言无忌。
25、刘允从政的一个特点是,体察民情,关心民瘼,屡革弊政,多方减轻民众负担。
26、明李东阳《通达下情题本》:“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戒饬?臣,痛加修省,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墓前有礼部尚书吴椿撰写的《纶音》碑一块,记述了王公的生平,还有道光十八年(1838)其子元榜、元林、元?为父、母、继配竖碑一块。
27、(《张太岳集》卷45)因此,张居正在万历初年所要变革的主要是嘉靖革新之后再次生成的弊政,他并没有提出超越嘉靖革新的变革主张,其所言“敬天法祖”、“孝莫大于遵祖”、“率由旧章”等绝非虚语,故他的施政特点就是恢复有益于时政的嘉靖革新措施,他能做的就是“综核名实”、“崇法务实”、“遵守成宪”而已。
28、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分裂割据、弊政丛生时期,又是迈向统一的过渡性阶段。
29、五将来年长,即成冠礼,而亲掌朝政,则振兴汉统,复光武之盛事,为期不远也!如今父亲辅政,平定十常侍之乱,罢黜前朝弊政,擢天下名士相佐。
30、这种委婉劝说的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尽情尽理,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所以齐王接受了意见,并立即下令,改革弊政。
31、以来的弊政,“黜酷吏,罢汰冗官”;他还厉行节约,躬行节俭。
32、明李东阳《通达下情题本》:“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戒饬?臣,痛加修省,特降纶音,令内外各衙门开查弊政,远近欢动,称颂圣明。
33、有了这途径,王叔文积极进言,请求废除德宗末年遗下的弊政,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均得到施行,天下百姓拥戴,视为新政。
34、庚辰,命诸司详议害民弊政。
35、观子厚《与饶州书》,明斥国家弊政之大,莫如贿赂行而赋税乱,又何至刚亲政权,躬自蹈之。
36、阳嘉二年(133),李固应策问,直陈朝廷弊政。
37、成化一朝中,弊政甚多,其中为害较大而且对明代后来的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西厂、皇庄和传奉官三事。
38、时征需烦重,行中书省科征税赋,虽逋户不贷,昶移书时相,其略曰:“百姓困于弊政久矣,圣上龙飞,首颁明诏,天下之人,如获更生,拭目倾耳,以?太平。
39、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
40、雄飞曰:“吾非治匿税殴人者,欲改宋弊政,惩不畏法者尔。
41、道光八年(1828),因改革弊政得罪政敌被发往齐齐哈尔充当苦差的协办大学士英和,在卜套城留下百篇诗稿,对世道人情的险恶发出了愤怒的谴责,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42、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43、整顿吏治,革除弊政,有“门以内冰清,门以外春盎”之誉。
44、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
45、傅腊塔至官,清弊政,斥贪墨,谳狱尤明慎。329.为什么说旅卦中蕴涵着“明慎
46、同治四年,援例为道员,分省湖南,谒巡抚李瀚章,写有《官制论》,主张于州县大加整顿,权宜归一,职宜分治,津贴从优,尽革陋规弊政,酌删公罪处分,严惩贪酷私罪。
47、这种忧患,来自于国家弊政所导致的严重形势。
48、屠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等并称“清朝六大弊政”。
49、清朝初年承袭明朝数十年弊政,加之改朝换代,数年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天下子民逃散疲病而去大半。
50、捐纳种种弊政,农民于缴纳额定的赋税以外,又加上一层军兵费的新负担。
51、清昭?《啸亭杂录?徐中丞》:“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
52、他的世界观是极端复杂的,在政治上同情人民疾苦,有变革弊政的希望;

53、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54、孟森说,东、西厂“为明代独有之弊政”。
55、李昪即位之后,积极改革弊政,缓征赋税,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数年之间,使江淮大地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接着国家即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
56、他利用为世宗草拟即位诏书的机会,以世宗的名义,尽革武宗时留下的弊政,裁汰锦衣卫、内监局旗校工役10余万-雇人,减少漕粮153万余石。
57、他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庆历新政”中建议改革弊政的著名奏章。
58、罗万象来天长后,在革除弊政方面,首先改革的是火耗。
59、明帝国虽然努力学习唐朝制度,但依然继承了很多宋朝弊政,军队内重外轻就是一大问题。
60、傅腊塔至官,清弊政,斥贪墨,谳狱尤明慎。
61、其莅任期间,曾大革弊政积习,屯田积粮,教练军旅。
62、二王八司马事件”其内容主要为:收夺宦官兵权,制裁藩镇跋扈,打击贪官污吏,废除宫市、五坊小儿及进奉等弊政,免除民间欠税和各种杂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为官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