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徐霞客:xúxiákè 基本解释: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旅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北至燕、晋(今河北、山西),南及云、贵和两广。前后三十余年,将其沿途所观情况,按日记载。有关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著有《徐霞客游记》。●详细解释: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旅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北至燕、晋(今河北、山西),南及云、贵和两广。前后三十余年,将其沿途所观情况,按日记载。有关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著有《徐霞客游记》。★4评价生平徐霞客(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祯十四年正月二七日,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生于江苏江阴马镇南阳岐,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高祖父徐经是江阴巨富,弘治十二年因「会试舞弊案」,与唐寅一起涉案下狱。至徐霞客时,家道中落。徐霞客从二十二岁起,直到五十六岁逝世时为止,三十四年的时间,在一不受当时政府的委派,二没有国家的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尤其对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记录,包括对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怖和差异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光是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他就亲自探察270多个洞穴,且有方向、高宽、深度之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成因,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同时对长江源头作了考察,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尚书》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再者还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而且调查了云南腾冲山的火山遗蹟,科学记录与解释了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产状,质地或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徐霞客在云南得病,双足不能行走,由当地知府用轿子送返,去世前托其外甥季梦良(字会明)整理原稿,季梦良、王忠纫将游记手稿编辑成书。他去世后,清军进攻江阴时,季梦良帮助守城,全家被杀,《游记》手稿大部分被焚于兵火,季会明、徐李寄收集残存的抄本编辑成《徐霞客游记》。1980年褚绍唐、吴应寿又对此书进行整理、校点。其内容包括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他一生淡泊功名,不入仕途,而游山成癖,“半若痴顽半若颠,搅扰天地年复年”。总而言之,受耕读世家的文化薰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锺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文学观点1.对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记录,包括对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怖和差异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光是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他就亲自探察270多个洞穴,且有方向、高宽、深度之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成因。2.对长江源头作了考察,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尚书》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4.调查了云南腾冲山的火山遗蹟,科学记录与解释了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产状,质地或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着作《徐霞客游记》即是徐霞客自述其游历、见闻、遭遇以及抒发情绪、感怀的日记。徐霞客的足迹东至落迦山,西至腾冲西境,南达广东,北到盘山。遍及大部分的中国国土。途中多有困厄、危难、挚友逝世、奴仆叛逃、命在旦夕、店家讹骗、盘缠用尽等等情况发生,但依然未曾动摇徐霞客的意志,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旅程,也替后世子孙保留了明末中国的部分面貌。作者以文人特有的敏锐观察力、细腻优美的词藻忠实地纪录所见所闻,不仅是对风光景致的形容,更有对人文的关怀感叹。或许作者无力让时间的洪流停止不动,保留明代一切原貌,但是作者却以自己的方式使部分的历史面貌得以流传。作者对其所到之处的地理、地形、植物分布、历史背景、风光景致、民俗风情、人民生活等多有着墨。本书不仅有地理、历史方面的价值,更可以透过徐霞客的叙述一览优美的名胜风光、地形地物。评价英国着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徐霞客在我国地理学上开辟了系统地调查自然,研究自然,揭示大自然内部规律的新方向,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资料取自于网路)★目录
1、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由东堤行,见山城围绕间,一泓清涵,空人心目。
2、徐霞客游浙江的时间是公元1636年。
3、该桥建于明代,《徐霞客游记》载“桥甚新整,居市亦盛”。
4、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井宏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当年徐霞客曾描写大研“民居群落,瓦屋栉比” , “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5、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其上复流光内映,第高穹之极,下层石影氤氲,若浮云之上承明旭也。此后,徐明旭撰写《雪山下的丑行》一书,更新了大约5万多字的内容,特别是加入了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等章节。
6、为纪念徐霞客游白云山,曾修徐霞客亭,现亭毁于兵火。
7、比徐霞客(江苏江阴人)早出生40年,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吏隐堂集》。
8、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山时曾在灵景寺往宿,并留下了诗篇和游记。
9、徐霞客在记述这里的环境时写道:“解脱林倚白沙坞西界之山”,“乃丽江之首刹”,“寺门庑阶级皆极整,而中殿不宏,佛像亦不高巨,然崇饰庄严,壁宇清洁,皆他处所无。
10、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其洞圆耸明豁,洞口斜倚一石。
11、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霜痕枫色,映村庐而出石隙。
12、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又东一里,逾陟冈阜,忽有溪自西北注东南。
13、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白岳山日记》:“崖尽处为天门。
14、为了纪念徐霞客,建造了霞客亭。
15、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
16、在影修和尚的陪同下,徐霞客考察了此地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一一载入《徐霞客游记》,大大提高了丹霞山在全国的知明度。
17、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桥南环塍连阡。
18、现仅存民国二十四年海南琼山黄保德撰写之“龙泉记”,记中盛赞龙泉的奇观灵景,可以与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海南琼崖的?酌泉相比美,还叹惜善写游记的旅行家徐霞客不曾来此,著《水径》的作者桑钦又多所遗漏,致使这一胜迹,湮没不彰。
19、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中有乳泉、丹灶、石榻诸胜。
20、明朝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公元1586 - 1641年专门写了两本关于黄山的游记,清朝的西安派大画家渐江和石涛公元1642 - 1718年在身后留下了许多幅关于黄山的画。
21、论徐霞客对云南政区治所城市的考察
22、《徐霞客游记》中记录上林县的有近14000字。
23、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千柱层列,众窦竞启,前之崇宏雄旷,忽为窈窕灵奥。
24、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25、在寺内竖立着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雕像,以纪念他于1616年和1618年两次游历了黄山。
26、此时,我伫立江阴市马镇南@岐村徐霞客故居晴山堂凝望着徐霞客虔敬地聆听母亲教诲的雕像,观览着两壁镶嵌的历代文人颂扬徐霞客的琳琅石刻,思想的羽翼,使我联翩浮想……一位明末学子不慕功名利禄而志在“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的求索,以至对壮丽的山河写出洋洋洒洒二百万字的记胜,这便是整理成卷的《徐霞客游记》。
27、本诗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28、《徐霞客游记》中有如下描述:“四月初一,平明,舟始前。
29、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30、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入一纳轩,延眺久之。
31、这块石头是进村必经之处,又是观看“九虎一龙壁”和“仙岩”的最佳位置,所以,历来许多人如乾隆皇帝、历代天师、明朝宰相夏言、徐霞客、王安石都在此坐过,在此数过有几条龙虎,作画呤诗。
32、关于几种徐霞客年谱若干史实的考订
33、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但元官刻的重点在地方各路儒学和书院,如大德间九路儒学刻《九史》、杭州路儒学刻《大元一统志》、杭州西湖书院刻《文献通考》、铅山广信书院刻《稼轩长短句》等,皆素称精善。
34、《徐霞客游记碑廊》是《游记》的“精选本”,它与明代的《晴山堂石刻》古今合壁,互相辉映,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文化瑰宝而流传永久。
35、他具有我国明末徐霞客不惮艰险跋涉山川的好奇心,同时又具有广泛的学识。
36、《徐霞客游记》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37、王士性塑像<>王士性为我国人文地理学之鼻祖,他在地理上的成就可与徐霞客并驾齐驱。
38、《徐霞客游记》记载:“佛子岭南岩,在佛子岭之南。
39、大门正面悬“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盘陀石。
40、六黄山素以“温泉云海怪石奇松”四绝闻名天下。徐霞客游览了黄山后,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于是,我和舅舅趁着放暑假得时侯,饱览了黄山的美景。
41、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
42、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43、《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44、《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两壁夹立,中阔摩肩。
45、其中的《游恒山日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风格特点。
46、并为几部影视作品配唱过主题曲,她演唱的浙江第一部环保题材电视剧《急鼓》主题曲在中央一台播出。,曾于祟帧十一年(公元1638年)到过大理,在其《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他在洱源县风羽乡尹家见到“陈乐为胡舞,曰紧急鼓。
47、【出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昧爽放舟,晓色蒸霞,层岚开藻,既而火轮涌起,腾焰飞芒。
48、徐霞客的文化生态观与丽江生态环境保护
49、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柯尔克孜族聚居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前景
50、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中游日记》:“载都(都匀)八景,俱八寸三分帽子,非此地确然特出之奇也。
51、而浙江省宁海市则建议将旅游日定在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
52、一部《徐霞客游记》,更不离案头。
53、徐霞客游记载:“庵颇整洁,乃万历间有司重构者。
54、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宿?因房,月色明莹。
55、《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其北之梁王山,为老龙分支之处,领挈众山,为本州西境与寻甸、富民、昆明分界者也。
56、据史料记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班果土林,他在日记中写到,“涉枯涧乃蹑坡上。
57、明徐霞客游记中,有进入洞底察看之情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