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如簧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14
更新于

巧言如簧:qiǎoyánrúhuáng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孔颖达疏:“巧为言语,结构虚辞,速相待合,如笙中之簧,声相应和。”《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明宋濂《故上虞魏君妻冯夫人墓志铭》:“后世此义或乖,遂至巧言如簧,而斁伦害政,反为家祸。”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你这无耻的谰言,你这巧言如簧的挑拨离间,亏你还戴着一个人的面孔!”

1、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

2、没有英姿飒爽气,没有巧言如簧舌

3、古代贤达对这样的人深恶痛绝,说他们“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巧言令色,鲜矣仁”,甚至说他们“巧言乱政”。

4、巧言如簧(25),颜之厚矣。

5、于玉,黄鹂巧言如簧。

6、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7、巧言如簧:说话奏乐一样好听。

8、的人俯仰大笑,巧舌如簧的人呆若木鸡。于玉,黄鹂巧言如簧。

9、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

10、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11、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12、骗子巧言如簧,我们差点上了他的当

13、现在格格中校警觉了你的阴谋,前来阻止,才是一个真正的维护民主,维护政府的军人,任你巧言如簧,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14、周公作诰”出自《尚书?大诰》,“由也升堂”出自《论语?先进》,“比德于玉”出自《礼记?聘义》,“巧言如簧”出自《诗经?小雅?巧言》。

15、但险恶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却是花言巧语、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

标签: 巧言如簧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巧言如簧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4641.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