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龙眠:lóngm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号。公麟致仕后,归老于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宋苏轼《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之一:“龙眠独识慇懃处,画山阳关意外声!”元马臻《题<唐十八学士图>》诗:“后有龙眠传此本,礼乐衣冠激流俗。”明徐渭《观音大士赞》:“真者有两,画者亦然,一似道子,一似龙眠,合两为一,妙哉俞子之管。”2.指归隐林下。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张文和公风鸢诗》:“文端则赐金归老,颐志龙眠,安虑野飆排撼乎?”3.山名。在安徽桐城西北,与舒城、六安接界。借指舒州。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元祐中舒州有李亮工者,以文鸣荐绅间,与苏黄游,两集中有与其唱和。而李伯时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三代以来鼎彝之类为《考古图》。又有李元中,字画之工,追踪钟王。时号龙眠三李。”清蒋士铨《第二碑·赓韵》:“﹝小生﹞姓阮名剑彩字斗墟,楚中汉阳人也。龙眠右族,江表名家。”
1、笔名:龙眠山客,左耳。位于市区北3公里龙眠山。
2、龙眠山孙氏椒园茶亦佳。
3、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
4、字伯时,号龙眠居士。
5、层峦细入龙眠画,秀岭雄于太白诗。
6、骅骝寂寞龙眠死,更复何人接后尘。龙眠紫气,生发万千气象。
7、中称:“东龙眠山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玉峡”。
8、李龙眠画的罗汉渡江图,共有十八人。
9、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于大宋僧史略卷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释氏通鉴卷三、释氏资鉴卷二、释氏稽古略卷二等书中皆有载述。
10、龙眠发妙思,神交穷杳冥。
11、曾伯时年48岁,正任两淮阃帅,掌握一定兵权。字伯时,号龙眠居士,(1049-1106)享年五十七岁。
12、醉龙眠,暮苍苍,月弯弯,上山梁。
13、碾玉峡位于市区北3公里龙眠山。
14、此种虽非词家所尚,然正如龙眠人物,以白描见长,要非批风抹月者所能办。
15、江淮狂生知我者,绿?百字铭其言。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16、黄汝亨序,称为“龙眠《十八贤图》”。
17、目前位于龙眠神殿顶层。
18、龙眠山人腕欲脱,襄阳漫士天机活。
19、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20、龙眠神殿下的季象之室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王国的兴衰。
21、这首诗,正是不“随人作计”的力作,诗中不仅吟出诗情(王维诗)画意(李龙眠图),而且又突出画面,从空际、从理上着笔,深化了李龙眠图的画意。
22、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垂云通天河游览之后的感觉。画面表现的是由建德馆至垂云片的龙眠山庄图景。
23、万年难遇!哈哈…不愧我历经艰辛,经过九死一生才到龙眠之地,千万不能让它跑了!
24、壬戌首夏呈龙眠主人钧鉴。
25、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26、笔名龙川、龙眠、石霜等。
27、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
28、李龙眠取以为画,便题为《阳关图》。
29、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
30、余读《述异记》云“龙眠于渊,颔下之珠,为虞人所得,龙觉而死”,不胜叹息。
31、桐城境内龙眠、黄铺、大关等地。
32、李冲元《莲社十八贤图记》,言为宋代著名画家李伯时(号“龙眠”)于元丰三年(1080)所作。
33、埋却雄心祭佛灯,风雨龙眠定。
34、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
35、龙眠乡双溪村李庄,遗迹尚可辨认。
36、的李龙眠画罗汉记,性质上就是「看图作文」。
37、善画马,得龙眠(李公麟)典型。
38、三条街在龙眠河的紫来桥交会。
39、绘大士像,仿佛龙眠(李公麟)。
40、又善丹青,能抚龙眠白描。
41、宋岳珂《?史?记龙眠海会图》:“英伯它文亦多奇,累试词闱不偶,今尚在选调中。
42、龙眠翠,聊守方姚故册,断送龙钟。
43、1992年《龙眠》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44、李晚年卒于桐城龙眠山。
45、该景区另有赐金园、百步绕云梯冲、龙眠山庄旧址、娓笔泉、别峰庵等人文和自然景点。
4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擅长画山水佛像。
47、在远山中,有一座龙眠山,北宋大画家李公麟曾在此息居作画;湖北岸是大梅山,梅山东北坡原有梅仙祠和梅仙洞,相传汉代南昌尉梅福辞官后,隐居此处,于山间石洞修成正果,羽化而登仙。
48、画家此图笔墨技巧直接取法宋人李龙眠,通篇笔意蕴涵高澹、文雅雍穆,全无其早中年近似于东村、六如的方硬折芦勾线法,行云流水,圆曲内敛,意在高古游丝和铁线之间。李氏第五册、李氏第六册及李氏第七册前半部,收录《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一卷,清李廷荣等修,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雍穆堂铅印本,原装四十八册,四七二一页。
49、画动物古来不乏大家,且传至今日有名作可参阅,如韩?之《五牛图》、李龙眠之《五马图》、五代人画鹿等等。
50、(出自宋?岳珂《?史?记龙眠海会图》:“至于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51、西龙眠山势蜿蜒起伏,岩壑幽邃。
52、既归老,肆意于龙眠山岩壑间。
53、小楷则当代一人,画则以仿宋之龙眠,元之松雪未让焉,然乃小幅徵仲。
54、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55、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56、龙眠钟气,代起人豪。
57、《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中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