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践危:jiànwē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身处于危难之中。《宋书·孝义传·龚颖》:“虽桎梏在身,践危愈信其节,白刃临颈,见死不更其守。”
1、在五权宪法的政权与治权理论框架下,探讨考试治权独立以及与其他四个治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监察权)的关系运动,探讨考试权的特征、考试权独立的特征、根据、意义以及其宪法实践危机。
2、翻开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无不验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无不揭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无不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
3、在长期的地下斗争中,她践危负重,任劳任怨,承担了繁重的招待和警戒任务,成为魏春波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
4、颖忠诚奋发,辞色方壮,虽桎梏在身,践危愈信其节;白刃临颈,见死不更其守。
5、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6、纵观历史,!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事例,不胜枚举。
7、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揭露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危害,并比照中国改革的路径、模式和经验,从总体上反思中国改革的深层逻辑、客观要求、一般规律和发展前景,因而能将论著的理论价值同实践价值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是难能可贵的。
8、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9、翻开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无不验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无不揭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无不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
10、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11、《宋书?孝义传?龚颖》:“虽桎梏在身,践危愈信其节,白刃临颈,见死不更其守。
12、贻诫将来,无践危辙。
13、纵观历史,“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事例,不胜枚举。
14、张文彬委员说:“‘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古训,深刻揭示了古往今来治乱兴衰的普遍规律。
15、同时在公共事业、经济界各行业等范围内推广实践危机管理理论和工具,配合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提升危机管理的实际能力,在实践中彰显危机管理的价值和力量。
16、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17、袜边剑窟,眉梢桂子,践危还绕苍苔,有谁同我。
18、唐元结《文编序》:“岂欲迹参戎旅,苟在冠冕,触践危机,以为荣利。
19、荣数践危亡之际,恒以恭逊自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