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奴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00
更新于

木奴:mùn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李衡﹞於武陵龙阳氾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洞庭千木奴,寸丝不挂手。”2.指柑橘的果实。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緑糉新菱实,金丸小木奴。”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梅杏》:“‘木奴千,无凶年。’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穀也。”元王祯《农书》卷五:“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餘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4.柯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柯树》。

1、关于三衢柑橘的栽培管理见清代《双桥随笔》:“吾乡航埠下洲一带以木奴为利,然必为之浇灌修剔,其实始繁。

2、向维果(1942年9月----)字木?,千头利木奴主人。

3、临终时对其儿说:我家有“千头木奴”,足够你岁岁使

4、【别名】金实、柑子、木奴、瑞金奴、桶柑、蜜桶柑、招柑。

5、龙阳洲上作宅,种柑千株,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说解:木奴是以柑橘树拟人,一棵树就象一个可供驱使聚财的奴仆,且不费衣食。

6、革故鼎新身合退,木奴洲畔系归槎。

7、陵墓区前方是用方块水泥板铺就的600平方米的瞻仰广场,广场上耸立着具有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底面积16平方米,塔顶为金属镀金穹拱,塔身用维吾尔、哈萨克、汉三种文字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为民族解放及人民民主事业服务牺牲的阿合买提江.卡斯木同志、伊斯哈克伯克.木奴诺夫同志、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同志、达列里汗.苏克尔巴也夫同志、罗志同志的精神永垂不朽”塔的侧面用汉文、维吾尔文镌刻着:阿合买提江.卡斯木等烈士,为民族解放及人民民主革命事业,曾作出卓越的贡献

8、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9、第一间陈列馆的三壁墙上是原新疆省政府副主席、三区革命政府主席阿合买提江卡斯米(维吾尔族),民族军中将司令伊斯哈克伯克?木奴诺夫(柯尔克孜族),新疆省政府秘书长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维吾尔族),民族军副司令达力立汗?苏古尔巴也夫(哈萨克族),阿尔泰专署文教科长罗志(汉族),和随行的工作人员阿不都热西提?伊敏诺夫(维吾尔族)、艾尼?克里莫夫(维吾尔族)、乌斯曼江?纳斯里(维吾尔族)等烈士的遗像,以及他们生前革命活动的照片。

image.png

10、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

11、后唐庄宗曰:‘昔人以橘为千头木奴,此不为馀甘尉乎?

12、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木奴千,无凶年。

13、他临死时对儿子说:“我没什么金银财宝留给你,可是在我们家的沙洲上,却有一千个木奴,它们不会向你要吃要穿,而每木每年会向你交匹绢,这就足够你用了。

14、《海药本草》:《临海志》云,(柯树)是木奴树。

15、汜洲上种橘千株,称“千头木奴”,谓种橘如蓄奴,后因称橘为橘奴。

16、“木奴千头”是用了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种桔千株的典故,太守用木奴比桔树,临终时对儿子说,我家虽穷,但有“千头木奴”,就足以一家生活所需了。

17、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当足用尔。

18、②甘橘可为奴:甘橘别称木奴(详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

19、又作指南车及木奴,舍舂谷作米。

20、且宗庙之祭,凶年不备,况乎避不嫌之辱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木奴千,无凶年。

21、后以木奴指柑橘或果实。

22、《陶庵梦忆》序:遭时太平,海内晏安,老人家龙阜,有园亭池沼之胜,木奴、秫粳,岁入缗以千计,以故斗鸡、臂鹰、六博、蹴?、弹琴、劈阮诸技,老人亦靡不为。

23、开头两句“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连用两个典故。

24、示例:家徒四壁求扬意,树少千头槐木奴。

25、并马汜州看木奴,粘天青草复重湖。

26、【植物形态】柯树,又名:木奴树(《临海异物志》),石栎、青锡,栲树、稠树。

image.png

27、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于武陵汜洲上种橘千株,称“千头木奴”,谓种橘如蓄奴,后因称橘为橘奴。

28、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29、木奴今正熟,肯效陆郎无?

30、长长的跋语展示了“桃花源般的自在生活,流溢出的是陆俨少纯真美好的性情:“……过涧而圃,有竹数千竿,梨千树,予以不能委顺时俗,笔耕不能媚人意,而薄产又不足以赡家,遂有江上木奴千头之意,以取给衣食,经营五载,竹茁笋而梨作花矣。

31、虽不求人兮,未免求木奴之指。

32、陆俨少的“有江上木奴千头之意”,表明了自己隐居山中,并不是那些假隐士般的待价而沽。

标签: 木奴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木奴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512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