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南徼:nánjiǎ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南方边陲;南部边界。唐宋之问《入泷江》诗:“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新唐书·天文志一》:“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会。”2.指代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附属国。汉马融《广成颂》:“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
1、徐渭《南词叙录》载:“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徼,一时靡然成风,柳子的一些曲子流入南方”。
2、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
3、黔故楚也,而粤为楚庭大长,霸南徼,西役夜郎,则黔亦粤之所曾属;录所见闻,总曰‘楚庭’。
4、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
5、汉马融《广成颂》:“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安集延常扰边,俄人复於西南徼往来窥伺,哈萨克各部落多贰於俄。
6、安敦(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61年-180年)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
7、《新唐书?天文志一》:“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会。
8、公元2世纪前期,东汉孝顺皇帝永建六年(131),“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而“叶调”即是古代爪哇岛梵文名Yavadvipa的对音,这是爪哇国见于中国史书的最早记载。
9、兵部?暹罗》:“然暹罗实与云南徼外蛮莫及缅甸相邻。
10、夏时,为梁州南徼。
11、汉马融《广成颂》:“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
12、【正义】:此弱水、西王母既是安息长老传闻而未曾见,後汉书云桓帝时大秦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来献,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处,几於日所入也。
13、公元2世纪前期,东汉孝顺皇帝永建六年(131),“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14、东汉时,史书唯记,“叶调国遣使贡献”,“顺帝永建六年,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贡献”,而未言所献何物,不可考其风俗土产。
15、南徼年光偏烂漫,甘薯花紫菜花黄。
16、维讷以开国二十馀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苏,疏言:“天下大弊在民穷财尽,连年川、湖、闽、广、云、贵无不增兵增饷,本省不支,他省协济。
17、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中印半岛外)来献象牙、犀角、玳瑁等礼物(《西域传》)。
18、汉朝,即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这是中国与罗马正式交通。
19、日南徼外,占城以西,诸国番人杂处粤省为日久矣。
20、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
21、自负谴前朝,远移南徼,及我嗣守,颇闻嘉名。
22、唐宋之问《入泷江》诗:“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
23、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24、容美土司地处楚之西“南徼”。
25、夏、商时为梁州南徼外“荒裔”。
26、家贫,书籍不具,南徼僻陋,士人家不藏书,卧病六百日,无人语及文史。
27、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28、下联典指后汉人祝良性勇决,永和中日南徼外蛮反,李固荐为九真太守,单骑入贼中,晓以利害,降者数万,岭外复平。
29、冬十二月,日南徼外国重译贡献。
30、《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
31、《答赵晦之书》之一:“乃知剖符南徼,贤者处之,固不择远近剧易,矧风土旧谙习,而兵兴多事,适足以发明利器。
32、惟讷以开国二十馀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苏,疏言:“天下大弊在民穷财尽,连年川、湖、闽、广、云、贵无不增兵增饷,本省不支,他省协济。
33、据史载,唐虞时代,都安属荆州南徼之地。
34、李自成将郝摇旗、刘体纯等降於明,及明桂王走南徼,遂屯聚房、竹群山间为盗。
35、牦牛黑色,出西南徼外。
36、四川、云南徼外与西藏定界,命偕副都统鄂齐如西藏宣谕。
37、黔中(黔州、思州等),既属蛮荒之域,而又社会安定;既有崇山峻岭,而又水运方便;既为西南徼外,而又物产丰饶,可按唐制提供一品供给所需的物品。
38、时缅甸乱,南徼兵连数岁。
39、西汉时期,汉武帝平西南徼外夜?且兰地(今贵州黔南州、毕节、仁怀、赤水、遵义地区),唐朝时期置播州。
40、日南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