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宏辞:hóngc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宏词”。制科名目之一,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制科,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旧唐书·裴度传》:“贞元五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宋史·选举志二》:“景德后……惟吏部设宏词、拔萃、平判等科如旧制。”《金史·选举志一》:“宏词科试詔、誥、章、表、露布、檄书,则皆四六;诫、諭、颂、箴、铭、序、记,则或依古今体,或参用四六。”元刘祁《归潜志》卷二:“钦叔苦学博览,无不通,尤长於四六。南渡,擢南省魁,復中宏词。”参阅宋赵昇《朝野类要》卷二。
1、他博览经史子集,参研佛经道经,开创诸子学,精通音韵学与名学(逻辑学),擅长金石遗文之学,确实无愧于同时代人的这种评价:“学究天人,道兼仙释(《柳崖外编》),”“博极群书,时称学海”(郭《傅山传》)。迄至当代,陈太平氏,承三峰“犯者立扑”之绝技,通武当“道家太极”之玄冥,问岐黄“内难伤寒”之理法,达仁者“养生济世”之所钟,变通古今,学究天人,达天运人事之爻变,运阴阳造化之玄妙,宏辞巨论,著于竹帛。
2、唐后期博学宏词科常被称作“吏部科”、“博学选”,但有时也称为“宏辞制策科”(杜牧《樊川文集》卷12《上宣州高大夫书》)。
3、始为道士,后官校书郎,登宏辞。
4、涯,贞元八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
5、显明昭露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
6、天宝初,复举宏辞,授寿安尉。
7、宏辞吞吐,九天訇开阊阖;大赋纵横,万品仰拜冕旒”。
8、晦岩以博识宏辞,专唱文字禅,如像教乘法师,诗文禅侣,其实不然。
9、先生博学宏辞,“尚德、博学、敬业、善诱”;学子立雪程门,“自强、勤奋、求异、笃行”。
10、传正举进士、宏辞,皆高第。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