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凿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58
更新于

凿凿:záo zá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鲜明貌。《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 毛 传:“凿凿然,鲜明貌。” 宋 苏轼 《浚井》诗:“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2. 高峻貌。 宋 范成大 《送子文杂言》诗:“万山丛丛石凿凿,官居破屋巢烟萝。”3. 形容水声。 宋 沉辽 《暑雨》诗:“緑树暗濛濛,流水鸣凿凿。”4. 确实。 宋 苏轼 《<凫绎先生诗集>叙》:“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穀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实则《隋书》虽不为 王通 立传,而 唐 人言之凿凿,不得谓实无其人。”★鲜明的样子。《诗经.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唐.白居易〈香鑪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确实可信。宋.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小弟之言凿凿有据,闻得前日还托柳麻子去下私书的。」

1、如果说,上面引述的伊迪丝?伯克黑德、罗伯特?梅奥、德文德拉?瓦玛等人的言论还带有个人的臆测和推论,那么下面引述的60、70年代路易斯?詹姆斯(LouisJames)、维克多?塞奇(VictorSage)、科拉尔?安?豪厄尔斯(CoralAnnHowells)等人的言论则是凿凿有据了。

2、是故,尽管作者言之凿凿,有根有据,终究不能取信于人。

3、等全国14个市县的集邮协会打了大半年的笔墨官司,个个都言之凿凿,声称自己那里是正宗正派的董永故里。

4、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小弟之言,凿凿有据。

5、2005年4月宗岳神庙碑在岳西村发掘出土,该碑为明朝天启元年所立,凿凿有据,太极拳渊源纷说之谜始见端倪。

6、毛传:“凿凿然,鲜明貌。

7、此皆凿凿可据,且众目所视,实降于天者也。

8、定都天京后,清方著名间谍张继庚、在天京城居住多时的文人胡恩燮、涤浮道人等,都在记载中称,太平天国编有女军,而素称翔实的湘军情报汇编《贼情汇纂》不但言之凿凿盖棺定论,称“贼素有女军”,且详细罗列了太平军女军的编制情况。

9、皆援古证今,凿凿可行。

10、不知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不加温覆,并不作汗,此则治验以来,凿凿可据者。

11、或用烧热的铁杵和铁臼,碓舂罪人的身体;或把罪人用磨磨、用锯拉、用凿凿,锉的锉、斫的斫;或抛入大镬里用汤煮;或用烧红的铁网缠络他的身体;或用烧热的铁绳扎拼,使他身肢挺直,在后逐绳道的,斩斫罪人分成百千段;又的使他骑在烧热的铁驴、铁马上焚烧;生革络首,就是活剥他的皮;有的用烊化的铁汁,一边叫他跑,一边用铁汁浇他的身,使他皮肉焦烂;饥饿的时间,狱卒用铁钳钳开他的口,用烧红的铁丸,抛入他的口中,唇、舌、腭依次焦烂,经过小肠,向下而出,铁丸还是红的;有的口渴了,狱卒用铁钳钳开他的口,将热化的铁汁,灌入他的口中,唇、舌、肠、胃、小肠依次烧破,向下流出。

12、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师的伯父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13、该案罪证凿凿,结果不容置疑。

14、实际上,这部纪录片的支持者,也就是上述那位外交官言之凿凿的指出:日本战后坚持走和平之路成为了一个好邻居,他的崛起是中国值得学习的。

15、索伦部与卜奎近在咫尺,图海所奏言之凿凿,落地有声,于巴特热所奏大致略同,看来满迪的劣迹昭著,群情激愤呵。

16、其形容服饰,举凿凿可据。

17、近世以来,有关乾隆生母的传说异闻纷纷而出,而人们尤热衷于谈论乾隆生母为避暑山庄宫女李氏,不仅小说家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某些治史者亦称此说凿凿有据。

18、间,有酆都令尤和者,素辟地狱之说,卒以走无常勾摄其弟付狱事,确确凿凿,无致疑余地,遂大为帖服,且刻石于酆都观纪其实,以示前此坐井观天之失。

19、飘香雪本就是凭着模糊的记忆推测,见桑柔公主言之凿凿的样子,心知就算是真的,自己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缄默不语。

20、【出处】《明史?海瑞等传赞》:“丘?、吕坤虽非瑞匹,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21、其议论,种、蠡、倪诸大夫之谋,迭用则霸;子胥之谏,一不听则亡,皆凿凿然,可以劝戒万世。

22、这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连章子怡自己也困惑了,张艺谋与章子怡两人就此事进行了一番长谈。虽然张艺谋言之凿凿地说,没觉得她长得像巩俐。

23、尤其李葆恂着录宋徽宗瘦金题书等言之凿凿。

24、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25、由于主人公在鸦片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它可以说是一部反侵略的小说;本书“献给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国际禁毒日”,由于作者把烟毒对于当时国计民生的危害放在首位,并贯串作品始终,而虎门销烟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销烟活动,因而它间接地又成了一部禁毒小说;另外,林则徐的生平事迹皆凿凿有据,则又使它接近于一部传记体的创作。

image.png

26、人们交头接耳,言之凿凿地说,半夜三更听见顶楼楼梯上有脚步声下来,还在宅子里四处巡游呢。

27、不再活在别人凿凿的远方,不再夸耀平常的梦想,不再把牛逼当作人生第一要务,不再醉心于荷尔蒙纷飞的争论和聚光灯下被过度关照的美,回到平安平凡的日子里。余师 

28、他对你的指控凿凿有据,你岂能抵赖得了。

29、即使商人政客们暂时偃旗息鼓,知识分子摘下了“御用”的头衔,不再为利益集团摇唇鼓舌,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30、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然后出而从事于史。

31、七他论文中提出一个观点:现在房地产市场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者的问题,文章洋洋洒洒、言之凿凿。

32、一百作为CCTV的主持人,管彤干净、秀气的外型和亲和的主持风格似乎和同性恋挂不上钩,但为何外界如此证据凿凿地风传?希望这只是捕风捉影。

33、」是凿凿有据也。

34、从追述当年文天祥戎马倥偬,捐输国难,到定娘、寿娘流落三角,憔悴以死,为父尽孝,以及乡绅仁人义举营葬,历数史实,凿凿有据。

35、明治十七年(1884),日本初次重刻,伊藤圭介评论为“辨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

36、一百零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一直以为的言之凿凿的真理会在什么时候变成虚无缥缈的笑话。

37、广告言之凿凿,厂家一无所知,关于"第一良药研制者"的说法,谁都说不清。

38、他的小说并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尽管他有时不惜用大量的繁琐考证,说明他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凿凿有据,然而在更多的场合,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处理上,他却是靠大胆的想象取胜的。

39、无效论、有效论和中间论等观点均言之凿凿,故而至今未见意见有统一趋向。

40、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

image.png

41、其罪当万死有法可依,大明律在,证据凿凿,与所谓“凡间计”何干。

42、《白龙泉》诗:“岸岸何凿凿,渤?涌山脚。严格上来讲,我们是去看小岸岸的马术比赛。

43、刘禄敬乃缕述家中琐事,言之凿凿,不差毫厘。

44、以上三种说法好像都言之凿凿、真伪莫辨。

45、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狂妄严厉、简单粗暴……种种嘴上的风暴,符号化、妖魔化的痕迹将东莞定义得凿凿有据,真真热闹。

标签: 凿凿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凿凿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567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