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姓族:xìngz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大族,望族。《群书治要》卷四五引汉仲长统《昌言》下:“故姓族之殷,不与王侯婚者,不以其五品不和睦,闺门不洁盛耶?”《后汉书·朱穆传》:“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李贤注:“引用士人有族望者。”2.姓氏家族。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窃寻璋之姓族,士庶莫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四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有名望的大族。《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
1、如果此说可以成立,则凫臾(须句)与颛臾(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东一西,两两相对,同为风姓族中的两个国家。
2、彭姓族谱多次修订,字行辈份繁杂有序。
3、受到冒姓族人的赞赏。
4、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
5、赖姓族人位于军功寮的五常堂,五常堂的门匾“顺天应人”、“家存诗礼心存德”。
6、从此,流居于河南一带姬姓族人大都迁来齐北安居,姬姓和祁连氏也统一为綦母氏。
7、定出姓族,“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以免“清浊同流,混齐一等”(《魏书》卷五十九《刘昶传》),这就是孝文帝的目的。
8、其三,奉家山和虎形山奉姓人都证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奉氏十一修谱谍时,大地主奉仕卿亲自骑高头大马到虎形山奉姓族长奉才碌家,住了3天,协商联谱之事,终因虎形山奉姓人害怕他们以强欺弱,而且奉家山人又都已不通瑶语而不果。
9、1 99 3年1 1月1 1日星期四第三版冀鲁豫交界处的河南省南乐县,是个鸡鸣闻三省的地方。据晋冀豫交界地区的部分申姓族谱记载,当地申姓祖先来由是蒙古皇族后裔、元朝末代潞王曰憬。
10、今故城县饶阳店镇扈庄村有扈姓族人居住。有扈氏人,后来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扈氏。
11、侯姓族人迁徙到各地,遍布海内外,都一样经历开劈榛荆,艰苦创业,而子孙殷繁,瓜瓞绵绵。
12、《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魏太和时,诏诸郡正,列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格,名曰‘方司格’。
13、魏姓族人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14、1899年英人接收新界时,丙岗侯氏亦曾参与联合邻近姓族反抗,其在新界境内地位甚高。
15、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16、徐少华认为:“‘大隗’或即隗姓族人的一支。
17、官埭乡,又称扶龙乡,后因乡大变置称官埭十八乡,解放后称官埭公社(今龙祥、新津、珠池、广厦街道一带),原官埭乡改称官一乡,包括官埭头(今泰龙居委)、官埭尾(今如龙居委)、洋边(今洋滨居委)、新乡(今新兴居委)四个村居,现有常住人口一万余人,都是纪姓人家,是潮汕地区最大纪姓族居地。
18、(公元350-550年)官修谱牒,大抵均属集体撰述,故不见研究谱牒之名家,如魏太和中,诏各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作为选士的依据,似乎还没有把全国士族的谱牒统到一起来。
19、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20、中宪大夫牌坊在石砻龙姓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它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是省内少见的古牌坊,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页页尘封的历史。
21、《双峰春秋》的出版,旨在挖掘双峰厚重的人文史、历史悠久的姓氏史、意义深重的文化史、丰富多采的教育史,搜集和整理中共双峰县委党史与地方史等资料,其中特别刊有编幅最长的520支姓氏的源流史、繁衍史、人文史、班序诗及各姓族规、家训等内容;同时,也展现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新人新事。
22、当明、清交战之际,陶家56人死于战乱之中,其余陶姓族人,被迫投充旗下,编入旗籍(汉军八旗)。
23、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陈姓人由梅头石坦迁入中溪,并很快发展成为当地较大姓族。:猪心1个,梅头肉(柳梅)1条,大红肠1/2条,油(起锅)2汤匙,糖2汤匙,白醋1汤匙。
24、当周王朝平定了东方的动乱,政权一旦稳固之后,微国和其宗主国的矛盾也突显出来,西周王朝不允许在他的发祥地出现一个强大的外姓族国,特别是有影响和号召力的古国,于是,在西周早年的金文中就出现了征眉(微)的记载。
25、村庄有九弄13巷,400余户,2000多人口,村头山上建有碉堡,常年架兵器保护,进出白石张村,主要是通过水路的黄湓河直通长江到安庆城,那时的村寨,宛如一座城堡,张姓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农耕桑麻,捕鱼捞虾的生活。
26、天水在今甘肃天水市一带,而渤海则在今河北沧州市一带,两姓族望远隔千里。
27、有一年正月十五,檀林河朱、刘河姓族人请来戏班唱采伐。
28、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9、据辽宁省本溪市2009年百分之一的人口抽样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本溪市约有兆氏族人780人,由此得出本溪市应为兆姓族人最大聚居地。
30、宋代如皋冒姓改为茂姓,所以宋末编的百家姓没有冒姓。作者可以探讨冒姓族源,无权给冒姓的种族始祖“受姓”。
31、据范姓族人回忆说,范式人入学较晚,以致到了成年年龄尚在鳌阳小学就读,也正因为就学时的年纪较其他学生为大,因而成为叶秀蕃、范浚发展革命积极分子的主要对象。
32、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制度散论
33、第一,则为右姓……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右姓;隋开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则为右姓;唐《贞观氏族志》凡第一等则为右姓;路氏著《姓略》,以盛门为右姓;柳冲《姓族系录》凡四海望族则为右姓。
34、东毛庄、西毛庄是毛三庄的两个自然村,约600户,近3000人,大部分人家是毛姓族人。
35、湖南段姓起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早期的集居地在湘中新化县和湘南耒阳县,后洞庭湖平原也迁来一支段姓族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