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78
更新于

游仙诗:yóuxiānshī 基本解释:[poetryaboutimmortals]古代借歌咏仙境以抒发情怀志向之诗●详细解释:◎游仙诗yóuxiānshī[poetryaboutimmortals]古代借歌咏仙境以抒发情怀志向之诗★诗体名。作者借描述仙境”寄托思想感情的诗歌。以晋代何劭、郭璞所作《游仙诗》为最早◇世也有不少以游仙诗”为题的作品。

1、有《溪仙诗文集》。的《游仙诗》,已经构成一个游仙的系列。

2、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二一:“武彝初致紫灵芽,答贶包鱼礼未奢。

3、释家的文扃、儒家的朱熹创作游仙诗,反映了宋代思想的融合。

4、《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5、这三类又分别有不同的结构模式:游仙诗(狭义)主要由游仙的缘起、历程和终结三大板块构成;

6、陈祚明谓郭璞的游仙诗“超越恒情,乃在造语奇杰,非关命意”,斯言得之。

7、摘要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

8、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八二:“绛树彤云户半开,守花童子怪人来。

9、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10、试论楚辞远游系列的结构模式及其对游仙诗影响

11、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之三:“借得青田鹤一双,闲乘花月?春江。

12、郭璞《游仙诗》:“?荣不终朝。

13、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14、晋陆云《与陆典书书》之六:“游步八素之林,逍遥德化之囿。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九五:“新授金书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

15、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

16、而游仙诗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凝结着多少文人的希冀和梦想,忧伤与无奈。

17、游仙诗特点及分类

18、清曹寅《游仙诗》之六:“绛节朱?奉起居,后前夹毂尽螭鱼。

19、道教作为唐代的国教,其最大的教派上清派给唐代游仙诗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清派的修仙方术、等级观、空间观、释道兼修观对晚唐游仙诗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20、晋郭璞《游仙诗》之十二:“寻我青云友,永与时人绝。

21、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1832年, "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劳维居道奇森(笔名路易卡洛) ,于英国契赛尔出生。

22、特别是郭璞的多首《游仙诗》,使游仙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了。

23、晋郭璞《游仙诗》之十:“璇台冠昆岭,西海滨招摇。

24、刘氏看出了《游仙诗》的背后隐藏着愤世嫉俗之情,其见解是切中肯綮的。

25、晋?郭璞《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26、简论我国古代游仙诗的发展及表现主题

27、游仙诗,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三的一个诗歌品种。

28、款署:“甲子小阳春日钞小游仙诗一首。

29、道人游仙诗与文人的游仙诗都表现出「冲举飞升,遨游八极」的浪漫色彩和奇幻的想象力。

30、甲子小阳春日钞小游仙诗一首。

31、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七五:“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32、郁达夫《小游仙诗》:“瑶草云衢露似珠,微寒初透紫罗襦。

33、游仙诗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学样式,主要以神仙幻境为描写对象。

34、《文选?郭璞<游仙诗>》:“杂县寓鲁门,风?将为灾。

35、论阮籍游仙诗的特色

36、论曹植游仙诗的时间和空间意象

37、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

38、本文着重探讨汉魏六朝游仙诗之发展、流变及艺术风貌。

39、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正格的游仙诗,它们“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文选》李善注);一种是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

40、所有这些都对魏晋游仙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41、晋郭璞《游仙诗》之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42、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歌赋。

43、唐欧阳炯《大游仙诗》:“囊中隐诀多仙术,肘后方书济俗人。

44、曹唐游仙诗突破了传统的游仙诗模式:抛弃了追慕神仙、寄托寓意的主题;

45、又考郭璞《游仙诗》,有汉武非仙才句,与传中王母所云殆恐非仙才语相合。

46、曹丕写过《游仙诗》,因此要说《列异传》是曹丕所作,并非没有可能。

47、王融《游仙诗》:“远翔驰声响,流雪自飘飘。

48、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

49、《小游仙诗》之六:“玄洲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50、梁萧统《文选》首列游仙诗为文学体裁之一。

51、六朝以及唐代是游仙诗的发展期,就主题思想而言变化不大。

52、其《游仙诗》最著名。

53、与唐以前的游仙诗相比,唐代文人游仙诗的仙人意象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意象原型来源更加广泛,二是意象类型更加丰富。

54、【出处】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二七:“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

55、《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56、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

57、制除山北节旄,京城诵曹唐《游仙诗》云:'玉诏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领东方。

58、唐前游仙诗发展论略

59、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60、盛唐道教诗歌与前代游仙诗相比,在题材、风格、体裁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点。

61、郭璞的游仙诗兼具上述两种内容。

62、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

63、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

64、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65、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四十:“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

66、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

67、第一首,为游仙诗。

68、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五四:“碧海灵童夜到时,徒劳相唤上琼池。

69、南朝齐王融《游仙诗》之四:“弭节且夷与。

70、在道风盛行的背景下,游仙诗遂应运而生。

71、《文选?郭璞<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72、《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73、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二:“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74、此件为杨维桢草书张雨《小游仙诗》之一。

75、但如结合李白生平际遇研究便会发现,诗人不同的生活时期,其出处去就生活际遇的不同,其游仙诗的题旨与所抒发的感情仍有较大差别。

76、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

77、《游仙诗》:“吉士怀贞心,悟物思远托。

78、在中古游仙诗中,游仙所经历的山水主要有山岳与海岛两大体系。

79、的《远游》相类,这不仅说明他们都怀着对现实的深刻感受,而且其表现方式上想像的奇诡,构思的精巧也不无共通之处,故陈绎曾说《游仙诗》“本自淮南小山”。

标签: 游仙诗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游仙诗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6139.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