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俳谐:páixié 基本解释:[comic]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详细解释: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北史·文苑传·侯白》:“﹝侯白﹞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新唐书·敬播传》:“尝集俳谐十五篇,为太子欢。”宋陆游《容斋燕集诗序》:“方子之饮酒也,俳谐者箕倨,角抵者裸裎,子何以不怒?”朱自清《短诗与长诗》:“周君所译的日本诗底特色便在牠们的淡远的境界和俳谐的气息。”★◎俳谐páixié[comic]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
1、在禅宗“戏言近庄,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2、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
3、第五章《袁淑诗文述论》:概述袁淑俳谐文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并分析形成这一艺术特色的原因。
4、15岁开始学俳谐,师事谈林派的西山宗因。
5、鲁迅谓其“俳谐太过,时复流于轻薄”(《中国小说史略》)。
6、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爱押之。
7、喜作俳谐杂说及诗赋文章,所作小品文成就颇高,见识超群,“妙绝一时”。
8、家,他提倡俳谐的娱乐性和教养性,号称“贞门”,可谓倾向于古典的一派。
9、学生抱怨他的闲散方式和俳谐师身份不相称。
10、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酒垆先叠鼓,灯市蚤投琼。
11、论苏轼的俳谐词
12、直到清与近代,如方元?《铁船诗钞?咏都门食物作俳谐体》与范增祥的《俳谐语》等。
13、俳谐诗约分为幽默诙谐诗、打油诗以及部分杂体诗。
14、宋陆游《初秋小疾效俳谐体》诗:“遣闷凭清圣,忘情付黑甜。
15、这些俳谐文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可以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文体的发展变化、文人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找到其原因。
16、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
17、济豺獭之譬,虽似俳谐,然其义旨,有可求焉。
18、著名な俳諧宗匠の橘田春湖が東京で他界した翌年,同じ俳名を名乗る人物が,大阪に現れる.著名俳谐宗师橘田春湖在东京去世的第二年,自称是相同俳名的人物又出现在大阪。
19、冯浩在笺注中,引《后汉书》蔡邕此类俳谐诗作:“作者鼎沸,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
20、于是,在三十岁那年的春天,芭蕉遵循俳谐诗人的传统,出门旅行。
21、日本古代和歌界就将与典雅的正统和歌相对而言的,具有卑俗滑稽性的和歌,称作“俳谐歌”,并专设独立的部类。
22、《北史?文苑传?侯白》:“?侯白?通?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说。
23、【出处】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下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斗野丰年屡,吴台乐事并。
24、《文辨》三:“东坡之文,具万变而一以贯之者也,为四六而无俳谐偶俪之弊,为小词而无脂粉纤艳之失。
25、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
26、汉末以后由于社会风气的转变,建安三国的嘲戏风气使俳谐文学迎来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
27、他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
28、俳谐诗约分为幽默诙谐诗、打油诗以及部分杂体诗。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夫楚谣汉风,既非一国。
29、善巧辩,在京城尝与仆射越国公杨素斗智,《北史》载“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狎之,所在处观者如市。
30、《初秋小疾效俳谐体》:“遣闷凭清圣,忘情付黑甜。
31、《红楼梦》第六三回:“大家黑甜一觉,不知所之。《初秋小疾效俳谐体》:“遣闷凭清圣,忘情付黑甜。
32、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之二:“瓦卜传神语,畲田费火耕。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瓦卜传神语,畲田费火耕。
33、《自纪》皆俳谐杂说及游戏诗赋,词多儇薄。
34、【示例】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桑蚕春茧劝,花蝶夜蛾迎。
35、日本俳谐诗人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理念“不易流行”,实际上是在讲求俳谐的风体。
36、后人因此演而为诗,故有俳谐体、风人体、诸言体、诸语体、诸意体、字谜体、禽言体。
37、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
38、要“明白简质”,要“美听”;俳谐要“以俗为雅”等等。
39、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起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俳谐连歌随之衰落。一言以蔽之,一体化步进系统的特点就是:老大(
40、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瓦卜传神语,畲田费火耕。
41、买地券”关于四神(兽)或以天干表四至的记载,以及神祗的表述,跟传统的风水观念、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上编相比,下编写得更充实也更从容,隐语与赋体、赋与颂、人物像赞、俳谐文、告地书、买地券、镇墓文等等。
42、以下所述,是日本沼波琼音的一篇文章,原载在《俳谐寺一茶》的附录里。
43、一百三在日本文学史上“风雅”一般指全体艺术,而贯穿在松尾芭蕉艺术之道的“风雅”为俳谐之意。
44、日本古代和歌界就将与典雅的正统和歌相对而言的,具有卑俗滑稽性的和歌,称作“俳谐歌”,并专设独立的部类。
45、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
46、【出处】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独丁谓贽文求见,颖倒屣延迓。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虽一时俳谐之词,然所寄兴,亦有深意。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