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56
更新于

三茅:sānmá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武皇帝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三脊茅”。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唐许浑《亡题》诗:“商岭採芝寻四老,紫阳收朮访三茅。”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详“三茅君”。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唐刘禹锡《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长有三棱的菁茅,为古代的瑞草。《晋书.卷一九.礼志上》:「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

1、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其凶礼也,则深衣布冠,降席撤膳。

2、在历史上素为庙宇寺观聚集之处,有一寺(洪福寺)、一楼(玉皇楼)、二殿(大佛殿、三茅殿)、三堂(天王堂、地王堂、观音堂)、十庙(东岳庙、猛将庙、曹公将军庙、城隍庙、土地庙等)。

3、玉京洞奉祀三清、玉皇、魏夫人和许迈神像,附近文昌阁祀文昌帝君;华阳洞奉三茅真君。明朝诗人杨慎诗曰:“海外六风吹玉芝,樵童熟睡不曾知,仙翁近住华阳洞,分得瑛瑛一两枝。

4、道教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

5、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6、线路,从大观台一直到三茅观山脚下。

7、三清祖师在上,三茅师祖返世,神符命汝,常川听从……

8、道教吸收此概念,作为仙真之尊号,如三茅真君、许真君等。

9、治河的事知者甚少,但他的那首《石灰吟》恐怕很多人都会背诵:“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杭州人,15岁考中秀才,16岁起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写下了有名的《石灰吟》,这诗成为他一生为人的写照。

10、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昔在西汉,三茅来宾;爰暨东晋,二许怀真。

11、这首《石灰吟》,是明朝名臣于谦小时候在吴山三茅观读书时写的。

12、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

13、茅盈被封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茅衷被封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总称三茅真君。

image.png

14、其时,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

15、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16、据《茅山志》所载,穹窿上真观“为句曲三茅真君行宫”。

17、此联为唐代诗人熊皎《怀三茅道友》诗句联。

18、读于吴山三茅观,写下了有名的《石灰吟》,这诗成为他一生为人的写照。

19、以后,她嫁给道教三茅派祖师(茅盈、茅固、茅衷)三茅司命真君的长兄茅盈为妻。

20、中间相貌年轻的是大哥茅盈,因他最先修道并得道;两边供的是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

21、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修炼、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

22、春江夜雨三茅阁,犹忆当年草檄时”就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23、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

24、每逢出会,前面大铜锣开道,接着是竖长方形的彩色旌旗在两旁,大号走在中间;跟着由边跳跃边前进的马披开道,尾随其后的是人抬的大香炉,供人们向里投香,香炉后由大、小班子喝道,后面跟着三茅菩萨神驾,神驾后跟着青、黄两条龙灯,随后是都天菩萨、瘟神、财神塑像,香客和秋千架、舞狮、挑花担、荡湖船、河蚌舞、踩高跷等杂耍队伍,还有各班锣鼓尾随其后。

25、建于宋代宝庆二年(1226),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士叶云谷增修,后毁于火,不久道士黄碧窗、里人冯骥重建;清康熙中期道士赵熙明建三茅堂,乾隆五年(1740),王声万建斗姆阁,九年(1744),重修大殿;原有来鹤亭、东云所两处名迹。

26、观内原有崇真、灵宝、天枢、紫阳、瑞像、雷平、三茅、太玄八房道院。

27、《句容县志》载:“五云峰在小茅山之侧……昔三茅君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之云驭八景之舆,伫于此山,逾时而去,故号五云峰”。

28、三茅观南宋围墙遗址和部分香糕砖路于谦曾在此读书,并写下了千古传唱的《石灰吟》。

29、圣卷”,也叫“大卷”,讲的是菩萨的凡间身世及期修行成佛的故事,比较流行的有《三茅卷》、《大圣卷》、《梓童卷》、《地藏卷》等十多部。

30、据说老君任茅盈为司命真君,茅固为定?真君,茅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君”。

31、后人为纪念他们,遂将句曲山改称三茅山,简称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32、仙乡贵重三茅客,仕族尊荣万石君。

33、观内道院有崇真、灵宝、天枢、紫阳、瑞像、雷平、三茅、大玄共8房。

34、出处:〖出处〗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岂有三茅祖师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35、王从政在北京白云观受戒一年,从北京带回御赐“道为吾友德即我邻”对联和“三茅第及”、“九转丹成”两支金字匾,并于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太平观。

36、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标签: 三茅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三茅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667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