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罢软:bàruǎn 基本解释:懦弱无能: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详细解释:懦弱无能: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软弱不振作,做事没主见。《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西游记.第二七回》:「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像我这个老和尚罢软。」
1、那呆子努着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像我这个老和尚罢软!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
2、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簋不饰”;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3、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可恶这郑州百姓,欺侮我罢软,与我起个绰号,都?我做‘模棱手’。
4、部吏罢软不逮者,务全安之。
5、【出处】汉?贾谊《新书?阶级》:“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
6、范宗尹言:“光世军多冗费,请汰其罢软者。
7、按照清朝的制度,在经过考核以后,被列入“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属“浮躁”“不才”者降级;“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
8、《清会典?吏部?考功清吏司》:“纠以八法:曰贪,曰酷,曰罢软无为,曰不谨,曰年老,曰有疾,曰浮躁,曰才力不及。
9、所谓“六法”是指“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等六个方面的缺失。
10、明冯梦龙《挂枝儿?是非》:“好笑你耳官罢软,轻信人言。
11、其中「年老有疾」副使朱道澜等六名,「罢软」佥事陈瑚等二名,「不谨」布政使王扬等五十名,「贪酷」副使胡汝辅等五名,「才力不及」布政使林应标等二十名,有司并教授等官四千六百余名,诏致仕、罢斥、降调如例。
12、考核的标准为四格:守、政、才、年;八法:贪、酷、罢软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
13、得年老,左布政使岑万等十人;有疾,副使牟朝宗等人;罢软,右参政王教等人;不谨,按察使刘玺等三十九人;才力不及,左布政使吴惺等三十人;贪酷,副使崔宦等四人并各司杂职共二千余人。
14、调莆田尉,会守令阙,通判又罢软不任,台阃委以县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