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侵伐:qīn fá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左传·桓公十年》:“ 郑 人怒,请师於 齐 , 齐 人以 卫 师助之,故不称侵伐。”《春秋·桓公十年》“ 齐侯 、 卫侯 、 郑伯 来战于 郎 ” 晋 杜预 注:“改‘侵伐’而书‘来战’。” 孔颖达 疏:“然则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 宋 苏辙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周 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休萌战攻侵伐之谋,共享安净和平之福。”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纪元前四百九十四年, 吴 王 夫差 侵伐 越国 , 越国 大败。”★ 师旅讨罪,有钟鼓曰伐,无曰侵。《易经·谦卦》:「利用侵伐。」;《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左传·襄公四年》:「楚人使顿闲陈而侵伐之。」;《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疏:「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鸣钟鼓以声其过曰伐,寝钟鼓以入其境曰侵。」;《榖梁传·隐公五年》:「苞人民,殴牛马曰侵;斩树木,坏宫室曰伐。」;《公羊传·庄公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注:「将兵至境,以过侵责之,用意尚麤。推兵入境,伐击之益深,用意稍精密。」;《史记·五帝纪》:「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史记·韩世家》:「诸侯不来侵伐。」;《史记·匈奴传》:「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管子·重令》:「侵伐不能威四邻。」
2、上六”爻辞的“冥升,利于不息之贞”,是说由于王师侵伐的顺势发展,自然有看不见的冥暗中的余波仍在发挥作用,如果在这种冥暗中升进,那它亦当利于不停息的积极进取,利于王师进取之贞正。
3、六五以谦德居尊位,对顺从者自然施之以谦,但对骄逆者却不可一味用谦姑息,而要以侵伐制服,此与大象传「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意正合。
4、嚈哒国民风凶悍,打仗勇猛,首先灭掉了中亚称雄的贵霜王国,开始侵伐波斯,波斯抵挡不住,也被它慑服了,从此开始向嚈哒称臣纳贡。
5、【出处】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6、第四回:“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诸侯各自擅权,互相侵伐,天下纷纷多事矣。
7、疏:“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说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
8、《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诸侯各自擅权,互相侵伐,天下纷纷多事矣。
9、上六”爻辞的“冥升,利于不息之贞”,是说由于王师侵伐的顺势发展,自然有看不见的冥暗中的余波仍在发挥作用,如果在这种冥暗中升进,那它亦当利于不停息的积极进取,利于王师进取之贞正。
10、贾公彦疏:“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说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