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闻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98
更新于

预闻:yù w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日力不足不预闻。”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平章事》:“上谓参知政事 崔知温 曰:‘ 郭正一 、 魏待举 等歷任尚浅,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沙汀 《淘金记》十六:“袍哥的信义已经很稀薄了;所以对他一向非常小心,避免预闻镇上的事。”★参与、干预。汉.王充《论衡.逢遇》:「日力不足不预闻,何以准主而纳其说,进身而托其能哉?」也作「豫闻」、「与闻」。

1、一是以资格较浅的官员加“参议朝政”、“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专典机密”、“参议得失”等名号而预宰相事;二是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元勋功臣加“平章事”或“同三品”名号,使其可以继续预闻宰相事务。

2、皇运肇基,预闻末议,功非匡国,赏实震主。

3、勋等于唐署名签押之件,一律不敢预闻。

4、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

image.png

5、南朝梁韦?《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复得预闻德音,弥足欣赞。

6、涛以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然永徽(六五零至六五五)以后左、右史虽对仗承旨,但仗下谋议,皆不预闻,无从记之。

7、先是,禁中密旨直下诸军,宰相多不预闻,内官张方事觉,俊卿奏:“自今百司承御笔处分事,须奏审方行。

8、而今,是传说中的末法时代,神圣不可预闻,仙魔不见踪迹,凡间生灵再难以一己之力超脱,长生不老成为泡影。

9、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

10、乞自今以往,有司奏事谏官得以预闻,庶望少补。

11、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①。元兴居其腹心,预闻时事,卑身克己,人无恨焉。

12、二百二对此,司马光力辞不受,说蔡、韩、章在神宗逝世、哲宗即位时建立储贰,传授大宝,迁官得宜;自己闲居西京,非所预闻,无功无劳,不敢抵受。

13、愚乾符甲午岁生唐世,二十有一始随乡荐于小宗伯,或预闻长者之论,退必草于捣网,岁月滋久,所录甚繁,辱亲朋所知,谓近强记。

14、胄以预闻内禅之功,窃取大权,童奴滥授以节钺,嬖妾窜籍于官庭。

15、至若祥者,列于卒伍,预闻指踪之规,得免逗遛之责,循涯揣分,实为幸甚。

16、预闻中旨,罔不宣露,罚则委上,恩必归己,荷遇之门,即加谤辱,受谴之室,曲相哀抚。

17、刘后心性聪明,留心时事,本来知书识字,此时又旁览经史,每当真宗退朝,展阅章奏时,刘后也陪着坐在一旁,得以预闻,一经过目,就不遗忘。

image.png

18、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古之谟训,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义;惟悴事君,忠也。?以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然永徽(650~655年)以后左、右史虽对仗承旨,但仗下谋议,皆不预闻,无从记之。

19、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

20、晋?道恒《释驳论》:“仆曾预闻佛法冲邃,非名教所议;道风玄远,非器象所拟。

标签: 预闻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预闻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784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