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基本解释:[Dotheimpossibleasonewhoclimbatreetocatchfish—afruitlessapproach]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后汉书·刘玄传》●详细解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採珠。”前蜀贯休《行路难》诗:“负薪为罏復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封神演义》第三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王西彦《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空想。”《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循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引唐罗隐诗:“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Dotheimpossibleasonewhoclimbatreetocatchfish—afruitlessapproach]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后汉书·刘玄传》★ 「缘木求鱼」出于〔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揣测齐宣王想君临天下的心意,却不做使天下归心的事务,比喻错误的方法,不会达到目的。孟子说:「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宣王问:「若是其甚与?」孟子说:「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告诉齐宣王,如果认为发兵攻打他国,就可以完成开辟疆土,让秦楚来朝谒,君临中国,安抚四方的夷狄的愿望,就好像叫人爬到树上去捉鱼(或说希望乔木能生出鱼来)一样,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结果必然徒劳无功。齐宣王不认为会这麽严重,因此孟子进一步阐释说,爬到树上去捉鱼,顶多只是徒劳无功,不会对国家产生灾祸,但是如果发兵侵犯其他国家,因而与他国结下仇怨,就一定会惹上残民破国的灾祸。 孟子主要的意思在告诉齐宣王,要想使齐国强大,以至臣服天下,将心思花在施行仁政、推广仁恩上面,使四海归心,自动的顺服。若离开正道,只想用武力征服天下,便无异缘木求鱼,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给国家带来灾祸,是得不偿失的事。 「缘木求鱼」的比喻可以应用到任何事上,关键是要达到一个目的,必须用最适当的方法;若用错了方法,不但无益,甚至有害。引申在教育上也是如此。例如教师要使学生学习,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场合等因素,来决定适当合宜的教学方法,并教学生应用适当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方式,不要只是急功好利,造成「缘木求鱼」的错误。--作者:陈雪丽★4典故注释爬到树上去抓鱼。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出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造句要减肥就要多运动,只靠药物,无疑是缘木求鱼。典故战国时的齐宣王,因为仰慕春秋时齐桓公与晋文公的霸业,很想效法他们,便向孟子请教有关他们的事蹟。孟子说他没听说过,但可以为齐宣王讲述如何以仁德统治天下。孟子认为,要以仁德统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顾、爱护百姓。可以先从尊敬自己的父兄、爱护自己的子弟开始,然后推及别人的父兄子弟,这样就能治国、平天下了。如果不从这基础开始做起,就想开疆辟土,使其他诸侯归顺而称霸天下的话,正如同爬到树上去抓鱼,是不可能达成的。后来《孟子》原文的「缘木求鱼」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爬到树上捉鱼。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语本《孟子.梁惠王上》。【造句】他这种死板的读书方法想得到好成绩,简直是缘木求鱼。目录★爬到树上去找鱼。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求鱼缘木」。★修订本参考资料:爬到树上去找鱼。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后汉书˙卷十一˙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亦作求鱼缘木。★09.《镜花缘.第七回》:「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而又无善可立;一无根基,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麽?」★08.《聊斋志异.卷六.狼三则》:「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07.《封神演义.第三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06.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05.唐.僧贯休〈行路难〉诗五首之一:「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君不见烧金链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04.《宋书.卷七二.文九王列传.建平宣简王宏》:「至于边城举燧,羽驿交驰,而望其擐甲推锋,立功阃外,譬缘木求鱼,不可得矣。」★03.《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高堂隆》:「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02.《后汉书.卷一一.刘玄刘盆子列传.刘玄》:「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01.《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源)★释义爬到树上去抓鱼。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典源《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1>土地,朝秦、楚2>,莅3>中国而抚四夷4>也。以若5>所为6>,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1)辟:同「辟」,开拓。(2)朝秦、楚:秦和楚为当时之强国,能使之臣服,自能称霸。朝,音ㄔㄠˊ,使之来朝。(3)莅:音ㄌ|ˋ,光临、来到。此处有君临、统治之意。(4)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总称。(5)若:如此。(6)所为:指兴兵结怨之事。为,音ㄨㄟˊ。典故说明战国时的齐宣王,因为仰慕春秋时齐桓公与晋文公的霸业,很想效法他们,便向孟子请教有关他们的事蹟。孟子说他没听说过,但可以为齐宣王讲述如何以仁德统治天下。孟子认为,要以仁德统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顾、爱护百姓。可以先从尊敬自己的父兄、爱护自己的子弟开始,然后推及别人的父兄子弟,这样就能治国、平天下了。如果不从这基础开始做起,就想开疆辟土,使其他诸侯归顺而称霸天下的话,正如同爬到树上去抓鱼,是不可能达成的。后来《孟子》原文的「缘木求鱼」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书证
1、事实上如今再去苛求周董求新求变都是缘木求鱼,现实的华语流行乐,谁比谁好多少,谁比谁差几何?
2、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
3、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缘木求鱼,那是不可能的。
4、传统民法赋予违约金担保债务履行的功能,但将违约金视为损害赔偿的预定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完全是惩罚性质的违约金才能实现债的担保功能。
5、跟这些彩民交流什么购彩心得,那也无异于缘木求鱼,吃力反而不讨好。
6、八向他这种吝啬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7、一百五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的人写文就是赚快钱,你要他不浮躁是缘木求鱼。
8、一百五传统民法赋予违约金担保债务履行的功能,但将违约金视为损害赔偿的预定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完全是惩罚性质的违约金才能实现债的担保功能。
9、目的确定后,方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缘木求鱼或者是南辕北辙,怎能达到目的。
10、贪官们的思想、感情、思维、心思已绝于与党和人民,指望用他们的眼泪、忏悔去推进反腐败斗争,无异于以肉去蚁,钻火得冰,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11、我多么希望人类别再缘木求鱼来破坏我们的家园了。
12、我们图书馆人费尽力气创造系统和程序,想要控制带有不同用户显示形式的标识符,这种方法不但令人沮丧,而且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13、由于专业冷门,找工作犹如缘木求鱼。
14、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15、磨砖成镜,同掘地看天,缘木求鱼一样,虽是苦行,但无法达到目的。
16、向他这种吝啬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17、如此谋求精品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不过是一场春梦。
18、目的确定后,方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缘木求鱼或者是南辕北辙,怎能达到目的。
19、年少时觉得缘木求鱼之人委实可悲,而今便做一条爱爬树的鱼,聊以慰藉缘木而来的求鱼者。
20、老兵曾自名其书斋为“缘木堂”,倘以自谦解,是“缘木求鱼”,不得要领的意思;但其实不然,“缘木”者,藤也,老兵将齐白石及其高足李立视为大树,自己只是“靠着大树往上爬”的“藤本植物”,一是表达对恩师和师祖的倚赖和感激之情;二是确有自谦之意,不能为大树,便为藤,亦可矣;三是寄托了一种老庄哲学情怀;柔可克刚,即“知雄守雌”、“知黑守白”的意思。
21、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22、第八十三条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传统民法赋予违约金担保债务履行的功能,但将违约金视为损害赔偿的预定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完全是惩罚性质的违约金才能实现债的担保功能。
23、如,“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缘木求鱼”“邹人与楚人战”等等,非常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地说明了道理。
24、你孜孜不倦追求答案的态度令我钦佩,但如果是一位真正的智者,绝不会缘木求鱼,也不会刻舟寻剑,不是吗?
25、目的确定后,方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缘木求鱼或者是南辕北辙,怎能达到目的。
26、是的,让一些正在大赚特赚的人们说他们所在的市场有泡沫【整理】,无疑是缘木求鱼。
27、一百零向他这种吝啬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28、尔曹身与名俱焚,不废江河万古流!李白念念不忘的是实现个人的充分自由,尽管李白追寻自由的方式可谓缘木求鱼,但目的是明确的。
29、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及变量,企业想要落实绩效管理制度来达成目标,恐怕是缘木求鱼。
30、只有把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内化为既有,借助丰富的联想从而真正领悟了语文的意蕴,语文素养才能有所哦提高,而光是掌握了语文素养的求证辨误的方法,掌握语言表达的克隆模仿的技巧,理解也只能是支离破碎的,表达也只能是左支右绌的,而以此来提高语文素养更也是舍本逐末或是缘木求鱼。
31、踏雪寻梅非我愿,缘木求鱼索自然。
32、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33、在这世界上,哀求别人怜悯只是缘木求鱼的愚蠢行为。
34、因为鄙意以为既然在西方美学生长的那块土壤上,不曾生长出书法艺术这株灵苗,那么在寻找书艺本质答案时,背“东盼”而“西顾”,岂非缘木求鱼。
35、这个根本,研究什么都是空中楼阁、缘木求鱼。
36、我的泡妞事业一直在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哪怕是一次际遇一次缠绵一次邂逅,都只是与我擦肩而过的名词,最终都会随风逝去,在脑海里留下一片空白。
37、但若将这种研究方法作为固定的格套,定要苦心孤诣地寻求每一首“美人香草”词的政治寓意,则近乎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了。
38、我忍不住摇头,请司空摘星拿主意,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毫无可操作性。
39、不惟中国之农、工、商、兵四业不士,即便是士也不士,“聚千百帖栝卷折考据词章之辈,于历代掌故,瞠然未有所见,于万国形势,瞢然未有所闻”,如此而欲富国强兵,安内御外,无异于缘木求鱼,未可得也。
40、学习上搞缘木求鱼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41、欲觅得此金线,或云真道,或云上帝,何有异缘木求鱼?
42、沉稳安宁的心境无法保持,要想修行是缘木求鱼的。
43、做事要尊重实际,缘木求鱼是做不好事情的。
44、你用这种方法赚钱,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45、书曰“聪明齐圣”,左传曰“子虽齐圣”,谓圣德齐肃也。然后以缘木求鱼和邹与楚战,说明齐王之大欲的行不通和危害。
46、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海内望此,有以?度汉祚。
47、不多读书写作,要想成为作家,无异于缘木求鱼。
48、不努力却想发财,无异是缘木求鱼!
49、在这些政经因素没有根除的情况下,要改变现今日本派阀政治无异是缘木求鱼。
50、一句话,整个国家不是走在科技的大道上,是勉强远远地跟在国际科学界的后面踉跄而行,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学术氛围里,期盼诺贝尔奖岂不是缘木求鱼?
51、你用这种方法赚钱,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52、一百四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及变量,企业想要落实绩效管理制度来达成目标,恐怕是缘木求鱼。
53、一百向他这种吝嗇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54、现实生活中,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就会弄出缘木求鱼、黑牛白角的笑话来。
55、后学不察,徒昧其言,以柔翰拟刀刻,从金石弃书卷,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与南海初衷相违矣。
56、最后,我再强调一次,不改善表演艺术生态,就要发展表演艺术产业,是缘木求鱼,注定是浪费预算与资源的动作。
57、要减肥就要多运动,只靠药物,无疑是缘木求鱼。
58、他若想那样解决问题,无异缘木求鱼。
59、看来,对“台独”死硬分子讲和平、讲统一、讲民族大义,无异夏虫语冰、缘木求鱼。
60、八博士学习最重要就是智性塑造,但如果你的老师要不住在几百哩开外就是一年到头四处演讲,这只能是缘木求鱼。
61、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求鱼,却行求前。
62、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63、他还埋怨父亲对于云阳特别的溺爱,认为这样子是缘木求鱼,浪费了精力。
64、《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65、一百三也违背了他来到学校的初衷,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了。
66、在这家商行里想增加工资简直是缘木求鱼。
67、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