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对口词:duìkǒucí 基本解释:[rhymeddialogue;theatricaldialogue]一种曲艺形式,由两人表演,一说一对。具有朗诵诗的一些特点:语速较快,衔接紧密,情绪激昂,配以大幅度的动作表演●详细解释:说唱文艺的一种,由两人交替朗诵。★◎对口词duìkǒucí[rhymeddialogue;theatricaldialogue]一种曲艺形式,由两人表演,一说一对。具有朗诵诗的一些特点:语速较快,衔接紧密,情绪激昂,配以大幅度的动作表演
1、想想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一到春节等节日,村村寨寨,都会有自己的“戏班子”扎台演戏,耍自己的龙船,踩自制的高跷,敲响自己身上的腰鼓,亮开自己的歌喉,说自己的书,编自己的快板对口词,一样的其乐融融;一样的乐以忘忧;一样的自得其乐;一样的笑出眼泪,前仰后合;一样的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2、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曲艺活动受到冲击,说唱团、队全部停止演出,1972年武汉市说唱团恢复活动,但所有曲艺品种仍不准上演,只有“对口词”、“枪杆诗”、“三句半”这三种形式可上演。
3、如今的一些相声,简直就是滑稽对口词,把文说武说的讲究抛到九霄云外,贫嘴、谩骂、低级无聊地相互攻讦,演员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跟着“沾光”,热闹过后,让人徒生反感,兴味索然。
5、参见“对口相声”、“对口词”。
6、在唢呐班的伴奏下,老少爷儿们翩翩起舞,《笠婆舞》、《竹篙舞》、《连枪舞》、《荷花舞》以及当地流行的《三盏灯》、《鸡婆灯》、《八仙灯》外加一段绘声绘色的对口词、三句半,把灯会推向高潮。
7、让新娘郎表演爱情节目,如表扬尘、拨蒜苔、顶棚摘花、男女对口词。
8、他还经常把植棉管理经验编成对口词、顺口溜、打油诗,向群众做宣传普及工作,被大家称为“种棉专家和农民诗人”。
9、我父亲干得如此好,而我却说成‘对口词’,真是对不起祖宗,我当时觉得自己不能再说相声还是回到工厂继续做工人吧。
10、我认为要尊重相声的创作规律,只有思想主题没有“包袱”,那不是相声,充其量是“对口词”。
11、主要有:活报剧、对口词、毛主席语录歌、时政歌曲、评剧清唱、样板戏选场、单弦、京东大鼓等曲艺节目。
12、1965年参加中央慰问团的为期半年的西南之行,那一次魏文亮走了万里长征三分之一的路程,每台慰问演出,他的节目都是最多的,既要说对口词又要表演相声、快板,有时还要即兴表演一段舞蹈。
13、对口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普及,八十年代后较为鲜见,至今在一些部队、地方系统演出中仍有出现。
14、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快板儿对口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15、可侯耀华在台上紧张得不行,而且说的相声也被弟弟称作是“对口词”(即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朗诵)。
16、他经常把植棉管理经验编成对口词、顺口溜、打油诗,向群众做宣传普及工作,曾被省委书记李瑞山称为“种棉专家和农民诗人”。
17、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散句是它的自然形态,也是基本形态,人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主要用散句;整句则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辅助形态,它除了在格律诗、快板诗、对口词等少数文艺形式中起主导作用外,一般都要与散句结合使用。刘雪芳她们还练了几个小的文艺节目,如“老两口学毛选”、毛主席诗词朗颂,合唱语录歌??战士爱学老三篇、十六条好,表演唱??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大海航行靠舵手,对口词??烈火金钢,四句半??破四旧等,好沿途给群众表演,宣传毛泽东思想。
18、关于表演,可用话剧形式,也可用歌舞及说唱形式(如利用快板或对口词等),也可综合利用:宜于说的即说,宜于舞的即舞……总以一看即懂,一听即懂为是。
19、去年大红鹰相声大赛的作品大多是内容、题材陈旧,表演老套,甚至有的段子就像对口词。
20、那一次魏文亮走了万里长征三分之一的路程,每台慰问演出,他的节目都是最多的,既要说对口词又要表演相声、快板,有时还要即兴表演一段舞蹈。
21、对口词与对口快板不同,对口词每句的字数不像对口快板那样要求严格,而且对口快板可以一人接着说几句,而对口词只能每人一句地往下接。
22、我对自己的规划还要不断的调整,主持过一些节目,观众反映的意见也不一样,但是我确实很喜欢旅游节目,所以我这回把宝都压在《体验中国》上了,各位老少爷儿们一定要捧场啊!在唢呐班的伴奏下,老少爷儿们翩翩起舞,《笠婆舞》、《竹篙舞》、《连枪舞》、《荷花舞》以及当地流行的《三盏灯》、《鸡婆灯》、《八仙灯》外加一段绘声绘色的对口词、三句半,把灯会推向高潮。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