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博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68
更新于

淹博:yān bó 基本解释:[be broad and profound] 渊博;广博学问淹博●详细解释:渊博。 宋 李刘 《谢卫参帅泾举关升》:“识字有数,敢当淹博之称?”《明史·詹同传》:“ 同 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不料今之诗流,有三病焉:其一,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 钱玄同 《寄陈独秀书》:“ 满清 及 洪宪 时代司法不独立,州县长官遇有婚姻讼事,往往喜用滥恶之四天为判词,既以自炫其淹博,又藉以肆其轻薄之口吻。”★◎ 淹博 yānbó[be broad and profound] 渊博;广博学问淹博★渊博。《明史.卷一三六.詹同传》:「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不料今之诗流,有三病焉:其一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

1、余素阅《茶经》,知其旷世逸才,淹博经史,抱道潜身;邀游湖海,品天下之泉,揽山川之胜;逍遥一世,风流千古。

2、他不仅文史淹博,哲学的素养尤深。

3、父名达夫,学识淹博,工诗文。

4、《渔洋诗话》言张“文章淹博华赡,千言可立就,诗尤以歌行擅场。

5、至于辞章,则亦必有物有序,而夸富丽、矜淹博者不与焉。

image.png

6、宋李刘《谢卫参帅泾举关升》:“识字有数,敢当淹博之称?

7、学识淹博,工诗词古文,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

8、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9、根据冯衷叶序,可知他“性嗜书”、“其生性雅,不欲于制艺中求生活,必究心于淹博。

10、有宏通淹博、睥睨一代的袁昶。

11、顾景星记诵淹博,词作及诗文皆名于当时。

12、古人论治学,以“淹博、识断、精审”为三难。

13、学问淹博,尤工绘事。

14、汝文好古淹博,深通篆籀。

15、学问淹博,对天文、地理、名物、象数等都有研究,尤精研于《说文》。

16、《渔洋诗话》称其淹博华赡,千言可以立就。

17、遴委淹博能事之教职二十馀员,派赴各府州县,分头搜访,复於省城设立总局,汇齐核办。

18、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林学问淹博,书无所不览,每执笔,文不加点如夙构,工诗尤精史学。

19、明代淹博才士、节烈名臣骆台晋乃郭廉夫之次女婿。

20、安东鲁一东赞扬他“负绝人之资,淹博沉奥,汪茫不可涯际。

21、其祖父李尚思,淹博经史,学问精深。

image.png

22、乃知作小说者淹博乃尔,人不读书,虽小说亦有所不晓,学可已乎哉?u立足实需??根据中西交融现实,淹博今古,殊途同归,立足实践需要。

23、邓名世家学深厚,淹博多识。

24、八我劝说了,可是没有用……那大色狼是没错,可是人家也是一个有名堂的专家啊,学识淹博,人家小萌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劝说也没有用啊……!

25、他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淹博多识,好学深思,不仅有深厚的中外文史根底,坚实的新闻传播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26、宜春学尤淹博,筠所为诗文,多改政之。

27、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

28、广涉书史,记诵淹博,多所撰著,主要有《少室山房类稿》等。

29、康有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少淹博旧籍,并读过一些家藏的西方书籍,从小就立有远大的志向。

30、《明史?詹同传》:“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

31、学问淹博,尤好金石,搜罗考订不倦。

32、文才淹博,技艺精工;子史百家,无不贯串;琴棋书画,各件皆能。

33、同年友刘大观曰:“吾汇川读书淹博,有特识。

34、《渔洋诗话》言张“文章淹博华赡,千言可立就,诗尤以歌行擅场。施序称其“清隽遥深,自启疆宇”;徐序称其“云蒸泉涌,丰容华赡”。

35、但其学问淹博,持论并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故时露卓见。

36、顾颉刚:钱宾四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已越10年,学识淹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

37、对济南的风土人情淹博强识,著有《济南琐话》、《济南掌故》,与人合著《济南地名漫话》等。

38、封大夫早承家学,读书务淹博,不求闻誉,有名庠序间。

39、学问淹博,工诗赋,精书画。

40、同年友刘大观曰:“吾汇川读书淹博,有特识。学问淹博,工诗赋,精书画,有《天尺楼稿》。

41、先生为人儒雅方正、温柔敦厚,可谓高山景行;先生治学博古通今、中西融通,堪称精严淹博。

标签: 淹博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淹博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8597.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