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性善论:xìng shàn lùn 基本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恶论”相对。由孟子首先提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仁义礼智等品德是天生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是天赋给人的本性。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由此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详细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恶论”相对。由孟子首先提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仁义礼智等品德是天生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是天赋给人的本性。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由此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1、一百六考察中西方性善论与性恶论渊源、互补及其历史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人的本性。
2、主张“性善论”、“仁政”。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3、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4、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是自孟子以来性善论发展的成熟形态。
5、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6、不过,孟子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等善心,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是后来“失其本心”,这样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他的唯心主义性善论的表现。
7、孟子性善论新探
8、试论性善论的负面影响
9、论朱子性情关系中的性善论假设
10、重要哲学术语包括天、德、敬德保民,以德配天、阴阳、气、天人之辩、天人合一、八卦、五行、性、仁、中庸、尽心知性、性善论、性恶论、民贵君轻、王霸之辩、道、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神器、逍遥、宇宙、非命、天志、三表、兼爱、非攻、名实、法、术、势、白马非马、五德终始等。
11、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12、主要考察其性善论、学知论、知行并进说以及随处体认天理说等思想。第二部分:湛氏之学习心理思想。
13、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14、孟子通过“性善论”的假设,以“不忍人之心”推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说。
15、这样就形成了性善论与人身关系、性恶论与财产关系的对应,进而提出此两对关系的契合。
16、他主张“仁政”、“王道”、“性善论”、“民贵君轻”。
17、其理由是:告子对于性“往复辨论,不惮烦琐”,且“由浅入深,屡易其辞”,最后归向“性善之旨”,即回归孟子的性善论。
18、正是这种不健康的文化环境,加上性善论一类错误思想的误导,塑造了中国人情绪化、保守型与*裁专断的文化性格。
19、道德学说是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从道德意识先验论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可能和为何可能。
20、从孟子性善论视角解读其仁政论思想
21、老子是第一位主张性善论的人。
22、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23、结果发现,在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中,外在报酬是知识共享的诱因;内在报酬、利他主义才会对知识共享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对目标的承诺、授权式领导行为、团队的效能、信任的文化都会影响到知识共享的实现。文章第二部分是以平面理论为工具对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进行介绍和评述的,包括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以荀况、韩非为代表的性恶论;以告不害、王令、苏轼为代表的性本无论;以世硕、扬雄、司马光为代表的性善恶混说;以董仲舒、王充、荀悦为代表的性三品论;以张载、二程、朱熹为代表的性二元论以及流行于西方的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己他两利主义。
24、文章第二部分是以平面理论为工具对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进行介绍和评述的,包括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以荀况、韩非为代表的性恶论;以告不害、王令、苏轼为代表的性本无论;以世硕、扬雄、司马光为代表的性善恶混说;以董仲舒、王充、荀悦为代表的性三品论;以张载、二程、朱熹为代表的性二元论以及流行于西方的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己他两利主义。
25、只是对愿望道德和义务道德的探讨主要是在道德领域展开的,而我们此处的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探讨可以在法律中得以体现。
26、孟子性善论思想探要
27、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民贵君轻”主张德治。
28、考察中西方性善论与性恶论渊源、互补及其历史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人的本性。
29、这样的理论传统一直在后来的儒学思想家中不断地受到发挥与扩充,中华民族成仁取义的精神即由孟子建立,而性善论的传统则影响中国大乘佛学准确地建立众生皆有佛性的命题。
30、在中国古代,各种人性学说都坚持统治者性善论,把君主说成圣人,主张对君主信任、忠顺、崇拜。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