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侨寓:qiáoy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侨居;寄居。宋王谠《唐语林·豪爽》:“李元将评事及弟仲将尝侨寓江都。”金元好问《中州集·郭邦彦》:“邦彦字平叔,本鄠县人,侨寓阳翟,遂占籍焉。”明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权名次卿,字文长,宣州人也……薄游吴郡,侨寓禪林。”清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蜀,侨寓甘家。”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姑苏了。”2.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雍土多侨寓,玄謨请土断流民,当时百姓不愿属籍,罢之。”★侨居也。司马光状:「所请科场事体,若依因行之,可使孤远者有望进达,侨寓者各思还本土也。」
1、侨寓白门,名其所居曰‘枝隐庵’。
2、恭以皇太后族望,承齐、梁之后,侨寓流滞,久在闽中。
3、朝廷大举伐宋,遣?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宋?汪藻《论侨寓州郡札子》:“比金人入寇,多驱两河人民,列之行阵,号签军。
4、至寅卯间圯于兵火,赖历任诸当事捐资修葺,未及竣工,而先生之裔孙必辅轼臣邻等能竭力踵成之,门殿构堂焕然如故,由兹理教蔚兴,以存先生亿万世常新之道统,以仰副今天子崇儒重道之深心,其所系诚非小也,余也忝承先生东林之后,家于先生侨寓之区,复官于先生挺生之地,而且适睹先生庙貌于修举落成之日,因得与道南一席,所至常亲,用是私心窃幸,而且与二邦人士共庆之矣,因作歌以志之,曰:‘先生之学,得于二程。
5、东晋和南朝时期对浮浪人(没有入编户侨寓流民)所征之税。
6、《丹桂铟合》第一折:“薄游吴郡,侨寓禅林。
7、侨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丛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
8、由于迁徙时间集中,侨寓地区集中,侨居方式又多是聚族而居,因此北方方言必然要对土著方言发生冲击。
9、宣统《宁州志?侨寓帐恭传》说得更具体:“至正二十八年自浪广迁州至于西沙。
10、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
11、初同父侨寓表伯叶氏家,叶间戏曰:“男子非士则农商以自立,胡为托迹于人而不思所以振厉!
12、他在原齐国旧地饶安一带招募童男童女各500人,并集合从全国各郡而至的技艺百工、水手、弓箭手共3000余人,筑城侨寓,在此进行物质准备,操练船队,曲突徙薪,以不变应万变。
13、四川梁山人,侨寓吴门(今江苏苏州)。
14、侨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丛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道旁丛冢何累累,髑髅??生悲哀,鸣呼,古人已去今人来,谁能复古辟草莱。
15、侯方域本“家近洛阳之县……自去年壬午,南闱下第,便侨寓这莫愁湖畔。
16、贼退,侨寓城中,啸歌不辍,自号无无居士。
17、《桃花扇?听稗》:“自去年壬午,南闱下第,便侨寓这莫愁湖畔。
18、既谢事归剡中,侨寓僧寺,日籴以食,处之泰然。
19、篇目为:卷一,图考;卷二,建置沿革(附疆域);卷三,星野;卷四至五,山川(附渠堰、桥梁);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田赋(附盐政);卷九,户口;卷十,祠祀;卷十一,封建;卷十二,职官(附公署);卷十三,学校(附学院);卷十四,古迹(附陵墓);卷十五,帝王(附圣母、圣后、圣臣);卷十六至十七,名宦;卷十八至二十,人物(附忠孝、义侠、侨寓、列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选举(附荐辟);卷二十四,武备上(附形势、边关、城池、屯田、马政);卷二十五,武备下(附将士、边事);卷二十六至二十七,杂志;卷二十八至三十,艺文。
20、最后,文章在肯定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论述了其与徽商衰落之间的关系。
21、土断后,南朝境内的侨寓政府便陆续消失了。
22、其时,姚由“其兄扶榇归里”,而“自己则偕母侨寓福州,谋菽水之养”。
23、乞养归,侨寓苏门山中,从孙奇逢讲学。
24、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载:晚唐莆田多衣冠士子侨寓,儒风振起,有“小稷下”之称。
25、这是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问题解决的四个主要途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