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经论:jīng l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为 晋陵郡 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唐 王维 《辋川别业》诗:“ 优娄比丘 经论学,傴僂丈人乡里贤。”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 显庆 元年正月, 玄奘 法师在 大慈恩寺 翻译西天所得梵本经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经论日多,杂説亦日出。”
3、乃至同一语也,谓出某经论,则弃如怨敌;谓出某语录,则爱如珍宝。
4、所谓神变月也就是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六本师、大力显扬佛法圣教的殊妙吉祥佳日,众多佛教经论中都曾提到过神变月的殊胜功德,在此期间(尤其是在上弦月内),每做一件善事,其功德都会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上十万倍。
5、对此,经论有数说,长阿含经卷四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谓二月八日,灌佛经及方等般泥洹经谓四月八日,大唐西域记作三月八日或三月十五日,俱舍法宝疏、佛祖统纪等皆取二月八日之说。
6、于是诏司空,相原隰,四衢如砥,八道傍通”,它是关于经营关中,使其成为王朝根基、全国首善之地的思想,当属中古时代认识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在安邦定国方面的区位优势的经典论述。刘冯精于内外学数术,因感于历代翻译经论时,对大千、由旬等计数单位,各家计算比例皆异,故撰《内外傍通比校数法》一卷,辑录众经计数之法,与我国故有之相对计数法,异同并比,作为后学译经之参考。
7、在《西方合论》中最后综论净土经论时,特别对云栖?宏推敬之至:“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真照夜途之第炬,截苦海之轻舟。
8、摘要唐前中国传统观念是五官各司其职,大乘佛教诸经论主张“六根互用”,《楞严经》对此身体哲学尤有发挥。
9、《涅盘经》、《维摩经》、《十地经论》、《地持经》等作疏注。
10、全书内容正如“凡例”所说,“叙事说理,谈经论史,教孝劝忠,运筹决策,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讲道学,辟邪说,描春态,纵谐谑”,无所不有。
12、又大智度论三十,引经论谓‘一弹指顷有六十念。
13、返唐后,翻传本宗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玄旨。
14、后受学于僧柔、慧次,“挹酌经论,统辩精理。
15、马涓生性既聪慧,读书又发奋刻苦,所以年纪青青就学得满腹诗书经论。
16、关注中三角、分享媒体发展经验,昨日来汉参加全球财经论坛的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兴致勃勃,谈锋甚健。
17、心之光逻辑概论,和许多的典籍经论等等。
18、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胜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19、二者皆未提到的是,印宗作为六祖慧能的大弟子,禅门传人,不可能只论律部经论,而不言及南宗禅法。
21、马千里先生兼任中山大学等多家高校国学总裁班讲师,国内多个城市财经论坛主讲嘉宾,讲座风格稳重踏实,博征旁引,以企业管理咨询师的专业经历,注重企业管理实际。
22、据天亲之十地经论卷二载,欢喜地菩萨之欢喜,乃指‘心喜、体喜、根喜’,其欢喜有九种:(一)敬信欢喜,(二)爱念欢喜,(三)庆悦欢喜,(四)调柔欢喜,(五)踊跃欢喜,(六)堪受欢喜,(七)不坏他意欢喜,(八)不恼众生欢喜,(九)不嗔恨欢喜。
23、地论南道系的创始者慧光,曾为《华严经》《涅经》、《维摩经》、《十地经论》、《地持经》等作疏注。
25、玉华宫译经,凡十九年,共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
27、常与泉城文人谈经论史,切磋学问,多能探本溯源,令人刮目相看。
28、太子大力提倡佛教,重大功绩如下:□开讲佛经并亲制《胜?》、《法华》、《维摩》等三经的义疏;□礼遇高僧,拜惠慈法师为师;□制定宪法笃敬三宝;□设置僧官及颁布僧尼令;□遣使入隋,求取经论;□兴建四天王寺、法隆寺、广隆寺、法兴寺等,并铸造佛像;□设立悲田院、敬田院,从事佛教救济事业。
29、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
30、作者长期供职于新闻界或执教于大学中,闻见既博,交游又广,趣闻轶事装了不少,谈经论史,臧否人物,也是应手当行,只不过都是有一股报屁股味。
32、居士李通玄,在此注疏《华严经》,著有《新华严经论》,奠定了教外华严学派的根基,对日后五台系佛教文化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佛教界誉为“毗卢正印”,方山寺成为“华严祖庭”,由此开创了西方佛教中国化的先河,开创了方山佛教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先河。,督办塘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陈辉祖因四弟甘肃理环县知县陈严祖,为王檀望贪污大案成员,贪污四千八百两,坐瞻恂情弊罪,受株连,降三品顶戴留任,罚交议罪银三万两;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陈辉祖褫职逮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以牟利营私闽浙总督陈辉祖的弟弟陈严祖要交三万两议罪银,向他求助。
33、诸经论所列举之名称、数目不一,长阿含经卷一、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等列举过去七佛之名,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经等说未来弥勒佛之出世,决定毗尼经、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大宝积经卷九十等列举释迦佛等三十五佛,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观虚空藏菩萨经等列举普光佛等过去五十三佛,无量寿经卷上列举锭光佛等过去五十三佛,贤劫经卷六举出现在贤劫千佛,三千佛名经列举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五千五百佛名经举出五千五百佛之名。
34、又此所明悉依经论。
35、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弟,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
36、净源的著述,现存有《仁王经疏》(内题「注仁王护国般若经」)四卷、《科》一卷、《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科》一卷、《法界观门助修记》二卷、《科》一卷、《金狮子章云间类解》一卷、《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一卷、《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科》一卷、《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一卷、《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首楞严坛场修证仪》一卷、《肇论中吴集解》三卷、《科》一卷(依净源的题辞本书原是中吴秘思法师「提疏钞之绳墨,举笺注之权衡」所说,而净源把它集录成书)。
37、从灵味寺宝亮学经论,深得奥旨。
38、佛家经典,即使精心选注,也很难了解其经论大义,很可能仅得一偏之见。
39、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