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附骥尾:fù jì wěi 基本解释:[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 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而成名。一般用作谦词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王褒《四子讲德沦》●详细解释: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篤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 索隐:“按:苍蝇附驥尾而致千里,以譬 颜回 因 孔子 而名彰也。”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汉 皇甫规 深以不与党人为耻,数子碌碌,乃获附驥尾。”后常用为自谦的套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 苗 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掷地曰:‘闻诸君登临,敬附驥尾。’”亦省作“ 附尾 ”、“ 附驥 ”。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扳龙不待翼,附驥絶尘冥。”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二:“痴蝇思附尾,惊鹤畏乘轩。”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之三:“结髮与君友,附驥思一鸣。”《红楼梦》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 附骥尾 fùjìwěi[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 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而成名。一般用作谦词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王褒《四子讲德沦》★比喻依靠他人而得名。《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因到大邦,必要请一位大名下的先生,以附骥尾。」也作「附骥」。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依靠他人而得名。史记˙卷六十一˙伯夷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因到大邦,必要请一位大名下的先生,以附骥尾。亦作附骥。
1、鄙人这本《书鱼知小》多属蛀古书之心得,窃比蝇附骥尾,都怕没有资格。
2、在下姓楚,名云,钟老前辈德高望重,侠义无双,当率领群雄,找出幕后主使,在下人小力微,愿附骥尾。
3、一百更可笑的是用名人之后包装,八竿子打不着,硬要蝇附骥尾。
4、1911年6月,400多名回族群众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坚决反对清政府“送路权于异族”的卖国政策,声援长江中游蓬勃发展的保路运动,宣布该协会作为“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指臂之助”,“愿附骥尾”,“誓死靡他”。
5、左滨当政是,薛贵阿谀奉承,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6、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7、蕾莉安娜思忖片晌,淡淡地道,既然您已经打定主意,我自当依附骥尾。
8、他于当年8月15日在《盛京日报》发表宣言:“悦龄以天职攸关,不揣螳螂负车之力,遂作蝇附骥尾之举,数月以来组织秘密团体正待出发,元凶自殒……遂将秘密散伏之民军1600余人一律解散,各安生业。
9、出处:汉?焦赣《易林?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
10、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附骥〕古有“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的说法,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
11、时禁元佑学术,元老叹曰:“昔颜子附骥尾而名显,元老以家世坐累,荣矣!
12、《与司成马孟河书》:“弟以浅陋,幸附骥尾,日夕循省,尸素是虞。
13、况燕太子丹门下宾客,一个个金玉锦绣,器宇轩昂,比之自己主人还要富贵多多,这些宾客心里羡慕多多,早有劝主人相投之意,自己也好追附骥尾。
14、既然您已经打定主意,我自当依附骥尾。
15、亦若生居丛林,参随海众,凡圣同居,藉资熏陶,灵骨既多,必有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者,怀亡同居,如蝇附骥尾,亦可直达千里,亦如水归大海,悉舍本名,同一碱味矣,此普同塔之由来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