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顾瞻:gùzh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回视;环视。《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唐张鷟《游仙窟》:“余时渐渐去远,声沉影灭,顾瞻不见,惻愴而去。”明刘基《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诗:“顾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2.泛指看、望。唐裴铏《传奇·昆仑奴》:“时家中有崑崙奴磨勒,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报老奴。’”唐薛用弱《集异记·阿足师》:“山岳檀施,曾不顾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顾瞻。”3.瞻前顾后。谓慎重、周密地考虑。唐韩愈《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宋范仲淹《上时相议钊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於学非而博者乎。”4.眷顾,照应。唐韩愈《苦寒》诗:“天王哀无辜,惠我下顾瞻。”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教我两下里难顾瞻,百般的没是处。”
1、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2、步出北门,四顾瞻望,眼目所及,只是一片荒凉的坟园。
3、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九原也。
4、熙梦中顾瞻任城第舍,四面墙崩,无遗堵焉。
5、……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6、他的《答贾九州愁诗》说:“顾瞻中宇,一朝分崩。
7、朕承侍两宫,按行新第,顾瞻怀思,潸然出涕。
8、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9、《汉书?韦贤传》:“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臣年已六十,宿被荣遇,垂暮之秋,忽见此苦,顾瞻灾酷,古今无比。
10、他有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
11、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
12、顾瞻帝京兮,噫!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
13、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
14、出处:陶渊明《游斜川》诗:“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15、《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与高祖游於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
16、顾瞻遗迹,徘徊感怆,乃命建为僧舍。
17、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18、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19、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20、顾瞻周道③,中心怛兮④。
21、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
22、切谏者乃得尽其依慕的私情,呜咽难言,出于饮泣,不须顾虑顾瞻,与庙堂之上,君臣析疑辨难,必应顾及体制者,情形不同,效果亦各异。
23、时家中有昆仑奴磨勒,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唐裴?《传奇?昆仑奴》:“侍卫皆寝,邻近阒然。
24、过片描写行舟渐远,顾瞻眷恋,并自伤旅况凄寂。
25、暗中鬼影僮僮,略不顾瞻。
26、苏犹反首顾瞻,绝不见鬼,方始坌息以告。
27、宋叶适《祭赵知宗文》:“顾瞻遗老,存者几人;尚其?耆,永以引翼。
28、⑷顾瞻:回头看。
29、顾瞻宫阙,系情皇极,不胜丹款,遣息颖表言。
30、……而后,顾瞻恋恋,犹忘归也。
31、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
32、彬觉,顾瞻无人,遂就擒”⒅。
33、这使他心情上不能不有所留恋,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顾瞻”长“望”。
34、顾瞻百里,砥柱中流。
35、割据的局面,到唐德宗时有增无减,“假王者四,僭帝号者二,其他顾瞻怀贰,不可悉数”。
36、谓顾瞻偏重于某一边。
37、代还顾瞻松楸惨然动怀,或勉之仕,则曰:吾老矣,岂可*远去坟墓?
38、时病连月,顾瞻危垣,有梅花一本,敷葩于榛莽中。
39、抚其先奇首可汗遗迹,徘徊顾瞻而兴叹焉。
40、顾瞻宇宙微细兮,眇若豪锋之半。
41、顾瞻蒲柳姿,望秋先阑珊。
42、顾瞻周道,中心吊兮⑥。
43、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44、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徨无奈情状如在目前。
45、前太守集贤刁侯,约县令夏君希道,顾瞻咨嗟。
46、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47、县令杨楫说他在北宋微宋大观四年(一一一O年)到什邡作官时,曾恭谒过卫先生祠:“顾瞻庙貌,览古石刻”。
48、《陈述古舍人辞庙文》:“慨然顾瞻,思继前志。
49、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
50、时家中有昆仑奴磨勒,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
51、今非风发也,非车偈也,特顾瞻周道而思王室之陵迟,故中心为之怛然耳。
52、先生亦不顾瞻。
53、甲申,上登都庵山,抚其先奇首可汗遗迹,徘徊顾瞻而兴欢焉。
54、二百二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俯眉猾竖,自效莫由,顾瞻周道,宁不吊乎!今日之举,良其会也。
55、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
56、宋苏辙《刘奉世起居郎孔文仲起居舍人》:“朕顾瞻周行,恻焉兴叹,或盘桓久次而未
57、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死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
58、时家中有昆仑奴磨勒,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
59、公顾瞻有得(30),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31)。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