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避位:bìwè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让位;辞职。《后汉书·刘虞传》:“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勑公卿奉迎。”《周书·文帝纪上》:“近者迫於羣议,推相摄领,今请避位,更择贤材。”元李谦《中书左丞张公神道碑》:“自知为姦臣所忌,不辞去未已也,亟请避位。”清恽敬《周公居东辩一》:“是故《金縢》,周公避位之书也。”2.离位起立。表示敬意。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贡曰:‘夫吴王为人贪功名而不知利害。’越王慥然避位。子贡曰:‘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恩。’”
1、上元,燃灯祈禳。人生宜避位祈禳。
2、旦复求避位,帝睹其形瘁,悯然许之。
3、舜见尧升遐,避位南河地。
4、仲雍,又名虞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南方(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殁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
5、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辄谦曰:‘太师在是。
6、壬辰,御史台臣秃忽鲁、纽泽以御史言:“灾异屡见,宰相宜避位以应天变,可否仰自圣裁。
7、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