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忧愤:yōu fèn 基本解释:[worried and indignant] 忧虑悲愤;忧虑愤恨忧愤不平积忧愤。——清· 方苞《狱中杂记》●详细解释: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 顒 以它事为 卓 所繫,忧愤而卒。”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时 煜 方以亡国忧愤,无意於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 荀攸 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叶圣陶 《线下·校长》:“ 顾校长 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忧愤 yōufèn[worried and indignant] 忧虑悲愤;忧虑愤恨忧愤不平积忧愤。——清· 方苞《狱中杂记》★心中愁闷而愤恨不平。 【造句】忧愤成疾 ★心中愁闷不平。《后汉书.卷六七.何顒传》:「会爽薨,顒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1、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2、李叔同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满身,一腔忧愤,常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诗妓李苹香以艺事相往还。一些现代歌曲,如“天涯呀海角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希望你能爱我到地老到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到天涯”,因反映了深厚爱情而广为传唱。
3、我的意思是:你的前夫奈刚尼先生,因为他既不是位哲学家又不是位银行家,或许既是位哲学家又是位银行家,在离开了九个月之后,发觉你怀了六个月的身孕,当他看到自己的对手是一位检察官,同他斗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时,就忧愤交集地死去了。
4、攸以太祖叛汉,太祖怒,攸忧愤成疾,旋卒。
5、以东、台湾,索赔款一百兆两之说“忧愤填膺”,披沥上陈,建议皇上“乾纲独断,如被族要挟过甚,则绝其和议。
6、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7、感物中怀人念远中伤逝,忧愤加深。
8、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
9、所陷,忧愤成疾而死。终因积劳忧愤成疾。
10、对父母亲和气婉容,自己心里有忧愤事不流露出来,早晚问安,尊重、孝顺奉养,自己修德、勤学,使父母感到喜悦,这样的话一日一善。
11、自“慕友惭连璧”至结尾为第三部分,是诗人自叙贬?后的艰苦生活和忧愤心情。
12、祁氏从此忧愤成疾,于1944年病逝。
13、荀林父忧愤成疾而卒。
14、当他不得不以编剧为谋生手段之时,他自然要将凄凉忧愤的意绪、慷慨淋漓的深情和低回呜咽的幽郁借编剧倾泻而出。
15、四月十九日,李秉衡闻日本欲割辽河以东、台湾,索赔款一百兆两之说“忧愤填膺”,披沥上陈,建议皇上“乾纲独断,如被族要挟过甚,则绝其和议。
16、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17、七月,宗泽见坐失良机,忧愤成疾,与世长辞。
18、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
19、全诗由九个短篇组成,代屈原抒发忧愤之情。
20、新作琴谱《风云际会》,表露了祝凤喈对家园前途的忧愤,志概凛然。
21、但由于思想上的局限,刘五在袁世凯阴谋恢复帝制、全国掀起反袁浪潮时犹豫观望,终因受军阀陆建章(《关中枪声》中改为陈建章)排挤压制,于40岁忧愤而亡,英年早逝。
22、再加上王顺因忧愤而自尽身亡,后来郭长达的大弟子张小义也相继殉命。
23、泽固无恙,以二帝蒙尘之久,忧愤成疾耳,而(尔)等能为我歼灭敌兵,以成主上恢复之志,虽死无恨!
24、忧愤者谓之疏狂,任事者目为躁竞,廉静者斥为矫激,端方者诋为迂腐。
25、积忧愤,寝食违节(36),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26、后遭诬陷,忧愤成疾,病逝于家乡。
27、这些文句,貌似逍遥闲谈,实则忧愤满怀,我们读到了陶渊明隐隐作痛的心。
28、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29、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卒,年26岁,在位20年。
30、萧衍口苦索蜜,未得实现,忧愤成疾。
31、本诗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虽然是书赠郑虔,却避免俗套,情见于诗,一片血泪,仿佛看见了杜甫忧愤移情于酒的痛楚,通篇为郑虔鸣不平。
32、因忧愤成疾。
33、一百五岳飞任东京留守司统制官不久,宗泽因忧愤成疾,于公元1128年7月逝世。
34、然而,以诗人冠绝一时的才华,却终身沉沦,只得“无事傍江湖”,追效先贤阮籍、嵇康等人那样“醉倒黄公旧酒垆”,字里行间似仍不免透露出内心深处极其不甘的忧愤之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