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适戍:shìsh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谓谪罚戍边。《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2.指因罪谪罚戍边的人。《淮南子·人间训》:“发适戍以备越,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史记·匈奴列传》:“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适戍彊於五伯,閭阎偪於戎狄。”颜师古注:“适读曰謫。适戍,谓陈胜、吴广也。”
1、根据这两条材料,可以推知蒙恬所统的士卒总共30万,其中包括原有10万,加之补充来的“适戍边者”大约20万。
2、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3、;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4、人间训》:“发适戍以备越,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
5、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
6、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7、徒适戍以充之。
8、《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派遣“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9、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10、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11、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12、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於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13、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
14、典故原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15、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16、《史记?匈奴列传》:“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17、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18、异姓诸侯王表序》:“适戍?於五伯,闾阎逼於戎狄。
19、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衅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②即是对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记载。”前者简略,提到了“三十万”,没说明这个数字的具体情况;后者稍详,既说到了“十万”,又说了“徙适戍边者”的来去问题,只是没有写明徙适戍边者的具体人数。
20、陈涉之位,非尊於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棘矜,非?於句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於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21、秦末大乱,既然“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即都走了;那么,就只剩下10万了。
22、适戍,谓陈胜、吴广也。
23、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4、应劭注:“秦时以适发之,名适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