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荆芥:jīng jiè 基本解释:[catnip] 一年生草本植物( Nepeta cataria ),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详细解释: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线形,全边,初生可食;夏日开白色略带淡红的唇形小花。茎叶可入药,能祛风散瘀,破结消肿。有姜芥、假苏、鼠蓂等异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假苏》。★◎ 荆芥 jīngjiè[catnip] 一年生草本植物( Nepeta cataria ),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开淡红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药★植物名。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茎高约二尺,叶淡黄绿色,对生,呈箭镞形。开淡红色花,茎、叶、种子皆可入药。
1、荆芥连翘汤促愈兔小腿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
2、①治劳咳:诃子、百药煎、荆芥穗。
3、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芥穗炭与荆芥炭止带治疗白带”(入编《中国华佗医药》一书,荣获首届华佗杯二等奖,获奖杯、证书);“产后吃人参致死1例”(荣获第二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全、澳大利亚?悉尼“国际名医奖”,获奖杯、证书)等;入名典业绩有《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大陆名医大典》等10多家名典。
4、其它中文名:马鞭子、铁马鞭(各地)、马鞭稍(各地,滇南本草)、龙芽草(图经本草)、紫顶龙芽(本草纲目拾遗)、兔子草(苏)、红藤草(沪)、土荆芥、野荆芥、山荆芥(浙)、蜻蜒草、蜻蜒饭(浙,闽)、铁扫帚、铁筅帚(浙,赣)、顺律草(闽、两广)、马板草、疟子鞭(粤)、白马鞭(桂)、马鞭痧、六杆草(玉溪)、大仙鹤草(大理)、燕尾草(文山)、“阿洛俄纪”(红河哈尼语)。
5、独蕨萁散(《仁斋直指方》)治肠风下血:独蕨萁(去节,炒)30g,木馍(炒),枳壳(制)、槐角(炒)、茯苓、荆芥各15g,上为末,每服6g,浓煎枣汤调下。
6、其优秀论文代表方剂作有《元胡木香止痛散治愈胃病350例》、《通乳汤治疗缺乳症155例临床经验》、《荆芥苦参汤治疗皮肤瘙痒100例》、《自拟五白散治各种疮疡》、《川菊藁蔓汤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神效痹痛丸治愈痹症785例》、《当代奇方必方秘术》。
7、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
8、3g荆芥10g辛夷10g白芷10g苍耳子8g鱼脑石15g甘草6g。
9、荆芥穗挥发油具有镇痛,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抗过敏等作用
10、3克、蛇床子20克、苍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儿茶15克、荆芥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洗2-3次,连续熏洗至病愈。
11、文章题目新疆荆芥属植物的研究。
12、薄层色谱:分别取百里午,展毛地椒挥发油,脱水后用少量乙醚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取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
13、目的:研究废旧电池浸出液对荆芥幼苗生长及叶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4、不良反应和注意:蓄积作用较洋地黄轻微,有一定的毒性,但在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见,如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可减量或停药。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
15、【组成】生地黄1钱半,黄连5分,黄芩1钱,荆芥1钱,黑参1钱,红花3分,赤芍8分,丹皮8分,木通7分。
16、龙脑薄荷叶荆芥穗(三味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川芎牛蒡子(炒。
17、苍耳等药用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作用和产卵忌避效果按以上标准筛选出6个富集pb的植物品种,分别是香根草、绿叶苋菜、裂叶荆芥、羽叶鬼针草、紫穗槐和苍耳。
18、每年一进入1月,就栽植了黄瓜、西红柿,双层膜保温,同时黄瓜里面套种荆芥,西红柿里面套种黑白菜、黄心菜;夏秋季,种植辣椒、豆角、茄子等陆地菜。
19、结论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0、本文研究从荆芥穗中提取回收聚苯乙烯所需的柠檬烯,其方法是溶剂萃取。
21、十指青冷者,宜刺指出血;欲吐不吐者,以盐汤探吐,并以荆芥、防风、青陈皮、枳实、大黄等药煎服;胁肋刺痛者,刺期门穴,或在患者双侧臂?部刮痧;腹痛,足转筋抽搦,及少腹痞痛者,宜刺三里、委中穴;恶寒发热,脉浮大者,选用败毒散等方。
22、【药物组成】枳壳2钱,干姜5钱,香附3钱,防风3钱,丁香5钱,苍术2钱,南星5钱(姜制),附子5钱,白术3钱,川芎5钱,厚朴5钱,天麻5钱,前胡3钱,荆芥3钱,茯苓3钱,陈皮5钱,苏叶3钱,木香5钱,朱砂2钱,荜拔5钱,乳香5钱,沉香5钱,良姜2钱,白芷5钱,砂仁5钱,玉桂5钱,羌活5钱,独活5钱,冰片3分,麝香3分,薄荷3钱,白豆蔻5钱,檀香5钱,北细辛5钱,僵蚕5钱。
23、【组成】枳壳2两,贯众2两,荆芥1两,大白皮1两,黄连半两,蛇床子半两,苍耳根1把,干姜半两(泡),柏枝1把,薤头1把,黑豆半升,无名异半两,冬青叶1把,地骨皮半两。
24、粘人裙(《中国药植志》),毒蛆草(《中国土农药志》),一马光(《陕西植药调查》),一抹光、一扫光、小青(《贵州草药》),药蛆、麻荆芥(《中药通报》3(6):250,1957)。
25、目的探讨荆芥炭的最佳炮制程度。
26、成分:金银花,水皂角,米胚芽,何首乌,木犀草,芦荟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等。
27、5克、孩儿茶15克、荆芥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洗2-3次,连续熏洗至病愈。
28、特点:选取新鲜猪腿肉,剁成块状或丝状,配之以香菇,加入香蓼草、荆芥等佐料,塞于青竹之中,并用香茅草或芭蕉叶封口,以防香气外漏,在炭火烧至肉熟,其香四溢,令人垂涎。
29、荆芥含丰富的碘质,有助甲状腺功能运作正常。
30、刺猬肉虽鲜美,膻气甚重,必加荆芥,方可除尽。
31、制法:鲜冬瓜皮、西瓜皮削去外层硬皮,切成薄片,瓜蒌根捣碎,先以冷水泡透以后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去渣,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较稠黏将要干锅时停火,待温,加入干燥的白糖粉,把煎液吸净,拌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四一)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黏,结后重,脉软数者,宜厚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古之所谓滞下,即今所云痢疾也,由湿热之邪,内伏太阴,阻遏气机以致太阴矢健运,少阳失疏连热郁湿蒸,传导失其常度,蒸为败浊,脓血下注肛门,故后重气壅不化,仍数至圊而不能便,伤气则下白,伤血则下赤,气血并伤,赤白兼下,湿热盛极痢成五色,故
32、结论:牛至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
33、结论:废旧电池在水中渗出的化学物质对荆芥产生很大影响,降低荆芥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34、荆芥穗金沸草散成分荆芥穗。
35、百药煎30克、细茶30克、荆芥穗15克、海螵蛸3克,共研末,加蜂蜜拌匀制小丸,每日2~3次,每含服1丸,治疗咳嗽痰多或咯痰不爽等。
36、②治牙痛:黄荆枝、荆芥、胡椒,煎水服。
37、在超滤过程中,丹皮酚、荆芥挥发油透过率均比较低,四因素经方差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8、樟油减压分馏,可得白油20%,中含1,8-桉叶素(cineole)25%~30%、α-蒎烯(α-pinene)、莰烯(l-camphene)、柠檬烯(d-limonen)等;赤油24%,中含黄樟醚(safrole)、α-松油醉(terpineol)、香荆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cugenol)等;蓝油1%,中含毕澄茄烯(cadinene)、甜没药烯(bisabolene)、α-樟脑烯(α-camphorene)、?(azulene)。
39、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等。
40、一切风疾,炒乌豆淬酒送下;卒中僵倒,或醉酒不醒,生姜汤研3-5粒灌下;小儿惊风天吊,五种痫疾,入京腻粉少许,煎金银、薄荷茶送下;沉寒痼冷,生姜汤送下;一切气疾,茴香汤送下;头风暗风,荆芥汤送下;咳嗽痰涎,半夏汤送下;肺气攻卫,杏仁汤送下;疟疾,乌梅汤送下;水泻,干姜汤送下;痢疾,甘草汤送下;脚疾湿气,木瓜汤送下;酒伤食积,胃气不和,陈皮姜汤送下;肠风,胡桃酒送下;伤寒次霎,葱豉汤送下;时行疫疾,山岚瘴气,不伏水土,藁本汤送下;中毒,甘草水研灌下;牙痛,夜卧含化;牙宣,填窍中;妇人血风、血气,当归酒送下;血脏虚冷,赤白带下,血淋血晕,烧棕榈灰研细调酒送下;腰背疼痛,浑身劳倦,温酒送下。
41、真犀黄5分,水安息3钱,牛蒡子8钱,车前子8钱,青皮8钱,当门子5分,苏合油2两,大腹绒8钱,陈皮8钱,赤芍8钱,真川连1两(水炒),半夏曲8钱,大豆卷8钱,花粉8钱,茅术8钱,真珠子3钱,鹅管石3钱,淡豆豉8钱,前胡8钱,木通8钱,血琥珀3钱,广木香8钱,土贝母8钱,防风8钱,辰砂8钱,茯苓皮8钱,大麦仁8钱,生甘草8钱,连翘8钱,冰片3分,左秦艽8钱,六神曲8钱,广藿香8钱,柴胡8钱,槟榔8钱,荆芥8钱,大黄8钱,枳壳8钱,赤苓8钱,枳实8钱,桔梗8钱,建神曲8钱,白术8钱,麻黄8钱(去节),川桂枝8钱,寒水石1两,真厚朴1两(姜汁炒),白螺丝壳1钱,石膏8钱(另研)。
42、致光敏性皮炎的中草药类;如荆芥、白芷、龙牙草等等。
43、急惊潮热,竹青、薄荷叶煎汤下,夜啼,灶心土煎汤下,伤食,荆芥煎汤下,疹痘,蝉蜕(去足,翼)煎汤下;搐搦,防风煎汤下;常服,金银薄荷煎汤下,慢惊,冬瓜子仁煎汤下。
44、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L.,以全草入药。
45、其中,有茶叶者4方:“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豉茶方”,配伍荆芥、薄荷、山栀、石膏等;“治伤寒头痛烦热石膏茶方”,配伍石膏;“治伤寒鼻塞头痛烦躁薄荷茶方”,配伍生姜、石膏、麻黄等;“治宿滞冷气及止泻痢硫黄茶方”,配伍硫黄、诃子皮等。
46、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果穗全草。
47、结论吐温-80助溶荆芥挥发油和丹皮酚进行超滤的适用性较差。
48、目的荆芥不同粒径粉体的解热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49、主要成份为:山柰、荆芥、白芷、干姜、防风、红花等。
50、大概因这个缘故吧,青海人常常在熬煎的茯茶中,放入适量花椒、生姜、荆芥、薄荷等,茶色红艳清彻,其味辛香兼备,妙不可言。
51、荆芥、防风、麻黄、桂枝辛温发散,配以辛凉薄荷使风寒之邪从表而解。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