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枋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84
更新于

额枋:é fāng 基本解释:[plague;horizontal tablet] 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详细解释:◎ 额枋 éfāng[plague;horizontal tablet] 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额枋也叫檐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1、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

2、包袱式苏画一般与绿箍头相匹配,明间檩枋箍头设色为上青下绿,檩子为枋心式苏画,额枋为包袱式苏画,次间反之。

3、斗拱下的额枋上绘有祥龙飞云。

4、大殿正面柱头上承额枋。

5、额枋上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木匾。

6、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

7、戏台檐下,大额枋比较宽厚,不

8、主楼额枋下使用雕刻有花卉的变形花牙子骑马雀替,雀替之上为小额枋。

9、中进享堂额枋与开间等长,气势开阔。

10、其后为龙凤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凤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11、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12、骑马雀替,雀替之上为小额枋。

13、减柱造,前檐施大额枋两层。

14、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image.png

15、黄琉璃瓦顶,檐下黄绿琉璃斗拱额枋。

16、额枋下线框内刻有《义士斯翊圣公坊记》,由傅振海撰文、孙廷翰书写。

17、龙门枋和额枋正中嵌有“宪台”匾额。

18、另外,漫画中曾提过滑头鬼是堕落的神之说(某话卷头)。均施图案彩绘,大额枋上有无昂补间斗拱五朵,云纹卷头。

19、券门之上,砌出额枋,枋中心置一直斗。

20、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着额枋。

21、每层塔身有门、窗、柱、额枋与斗拱。

22、柱上有门楣、额板、额枋,枋上置五斗。外额枋为和玺彩画,内额枋为旋子彩画。

23、前檐柱上有大额枋、撩檐枋和栏额枋。

24、攀间置二额枋,中置一匾额,刻“贞义流芳”楷书。

25、正间中额枋上分三层镂空透雕“串枝牡丹”。

26、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27、内壁施砖砌角柱、额枋等。

28、额枋正中嵌有“宪台”匾额。

29、檐下均饰有檐枋和额枋。

30、殿前檐廊下额枋、雀替雕龙。

31、北面上、中、下额枋分别刻双狮舞绣球,丹凤朝阳与卷草。如砖雕“丹凤朝阳”、“平升三级”(刻屏中插三大戟)。

32、殿门?扇、拜亭额枋透雕彩绘鸟兽花卉。

33、其上复置额枋,枋面透雕磙龙和缠枝花卉。

34、前檐柱上托大额枋、栏额枋和挑檐枋。

35、承额枋,出头刻作三卷云头。

36、次楼的额枋下雕刻花牙子骑马雀替。

37、村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蜿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牛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书院,建筑颇为壮观,据说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这里读过书,现为南湖中心小学校址。

38、额枋浮雕八仙过海、龙凤图案。

39、二楼额枋上刻有曹文埴和他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姓名和官街。

40、额枋上缀桃花山景区五字。

41、明柱由小额枋相连,三面墙包砌。

42、大额枋正面有雕花三组。

43、栏额枋下施装饰,陛花牙雀替。

44、下檐柱头额枋雕刻甚佳;刀楼雕少年弹琴、对棋、幼童斗鸡、雀跳戏耍等图案。

45、前檐额枋上悬匾额一块,上书“遏云楼”三字。

46、龙柱顶上安龙门雀替、垫板和额枋。

47、施大额枋,柱头为五踩双昂斗拱,每间皆有一攒平身科。

48、彩衣堂脉望馆内额枋、梁枋斗?俱施彩绘,还有沥粉堆塑,脊檩下及两边,施有木雕团鹤纹三福云、荷花形墩木、透雕花机等装饰。

49、前檐柱上托大额枋、栏额枋和平板枋。

50、两端用丁头?支承,柱头卷杀,梭形柱,梁柱粗壮。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

51、诗刻在牌坊额枋上。

52、柱头上施大额枋,斗?五铺作。

53、檐墙砌至额枋,枋檩间设垫板。

54、现颜子庙共有三座牌坊,一座立于庙正门前,当心间额枋题刻为“复圣庙”,庙的东面立有“卓冠贤科”石牌坊,西面立有“优入圣域”石牌坊,意在赞誉颜子品格高尚、德行优异,是贤者之冠,已成为圣人。

55、明、次间均有大小额枋,各施雀替、丁头?。

56、北面上额枋为丹凤朝阳与卷草。

57、门的两侧墙为石雕组图,上雕龙、虎、麒麟、仙鹤、鹿、三国人物故事;次间两个石雕日月窗,窗棂镂刻九龙纹蝙蝠图案,额眉花鸟陶片纹饰、额枋月梁,门墙精雕双龙戏珠、双狮戏球等瑞兽鸣禽人物故事等,工艺精湛。

58、额枋为襄阳王树人题“孤忠留芳”,门匾为武汉张秀题“光争日月”.祠内塑赵朴初题对联:“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59、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殿内减柱造,四根金柱移于次间,柱头施大雀替,额枋两层,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

60、雪白额枋间绘有水彩丹青。

61、五凤楼二楼额枋背后和底层大板门背后均有清乾隆、嘉庆年间重修的题记与刻记,保存至今,实为可贵。

62、门顶额枋上悬着蓝底金字的“钦使第”竖匾,十分引人注目。

63、楼柱和额枋未加任何雕饰。

64、前檐柱端上承大额枋、栏额枋和挑檐枋。

65、文献共6389余字,字幅面积50余m2,每个字有10厘米大小,占据了街道两旁民居上额枋上26栋蔑制粉壁墙。

66、角柱升起,额枋通檐。

67、尤其是中额枋北向的一组画面,更为神奇。额瘤较中额瘤高。

68、安乡艺人们称曲目叫“丁头”或称“盘歌”,跳三鼓的曲目分正书、散歌两种。牌楼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

69、匾墙下的两道额枋亦被灰糊。

70、大成殿前檐下有汉白玉柱及青石柱各两根,柱上是龙盘凤舞的浮雕,两根木柱上亦刻着蟠龙、飞凤,额枋为“双龙抢珠”等镂空木雕,殿前石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月台中部前方的石丹墀上有浮雕的大小五条盘旋云龙。

71、普柏枋,额枋原彩绘已脱落。

72、再在倚柱上隐起额枋、头拱。

73、牌坊额刻“旌表孝行赠兵右部右侍郎鲍灿”。石坊额枋上,横镌“为义士登仕郎斯元儒立”。

标签: 额枋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额枋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987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