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考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68
更新于

通考:tōng kǎo 基本解释:[encyclopedia dealing with biographical notes] 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等。亦作《文献通考》的简称●详细解释:1. 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如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清 徐乾学 《读礼通考》、 清 秦蕙田 《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2. 谓全面考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今通考其得失: 王 説已谬,不必致辩。”★◎ 通考 tōngkǎo[encyclopedia dealing with biographical notes] 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等。亦作《文献通考》的简称★《文献通考》的简称。参见「文献通考」条。会通古今,依次叙述的书,多以通考为名。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1、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四》。”《明史.职官志三》:“女官。

2、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但元官刻的重点在地方各路儒学和书院,如大德间九路儒学刻《九史》、杭州路儒学刻《大元一统志》、杭州西湖书院刻《文献通考》、铅山广信书院刻《稼轩长短句》等,皆素称精善。

3、顾观海还著有《九数外录》1卷、《周髀算经校勘记》1卷、《几何原本六和六较浅解》1卷、《开方余义》(附《开带从立方法》1卷)、《对数衍》、《求对数法》、《对数还原法》、《八线对数还原法》1卷、《六历通考》1卷、《九执历解》1卷、《回回历解》1卷。

4、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考三》。

5、清秦蕙田的《五礼通考》262卷,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

6、与惠州阜民钱监同时设置的还有舒州安安钱监、睦州神泉钱监、兴国军富民钱监、衡州熙宁钱监和鄂州宝泉钱监等共六监,连同旧置十监(《文献通考》记载旧置为十一监:两京阜财监、卫州黎阳监、?西永兴军监、?西华州监、?西?府监、绛州垣曲监、江州广宁监、池州永丰监、饶州永平监、建州丰国监和韶州永通监),其时全国共有十六个钱监(不包括当时铸铁钱的九个钱监和熙宗四年以后增加的新监)。

7、示例《文献通考?经籍五》:“独顷公有赂王请命之事,其谥又为甄心动惧之名,如汉诸侯王必其尝以罪谪,然后加以此谥,以是意其必有弃贤

8、自以谓于先王之大经大法,究悉原委,蕲于匡补杜、马二《通》及秦蕙田《五礼通考》之书,而于世道之治乱兴废有补焉。”清人纪晓岚说:“其书主于论辩人才,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析疑似”,“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

9、《清朝续文献通考?乐八》:“侧调箫,七孔,八音,底孔律合姑洗为变宫,一孔,仲吕宫;二孔,林钟商;三孔,南吕角;四孔,无射清角(原文误作“清商”);五孔,应钟变徵;六孔黄钟徵;七孔后出,太簇羽,比普通箫多一半音。

10、北宋初年,著名书院有四: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与岳麓书院(据《文献通考学校考》)。

11、他在1959年出版的甲骨文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提出考史与研经合为一辙的主张,认为“史”是事实的原本,“经”是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由“史”到“经”就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12、参阅《清续文献通考?舆地二四》。

13、母丧归家,著《读礼通考》120卷。

14、参阅《文献通考?乐十》。

15、时代精神的感召,学术自身的发展,再加上个人的苦心经营, 《伪书通考》应运而生,其初版考辨伪书1059部,修订版增到1104部,以考订精详、气势恢宏,成为目前所见包罗最丰富也是最完备的一部综合性辨伪工具书,张心?也成为辨伪学领域的集大成者。

16、《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广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17、设立了球门:《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18、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image.png

19、不但此编,《通考》所谓四卷者,以晁、陈二家书目考之,盖以《杂占条例》一卷合於《易传》三卷,共为四卷,亦不足疑。

20、’”《清续文献通考?王礼二》:“各员均著恪遵定例,按期进内朝集,如有旷误不到者,著宗人府……指名参奏。

image.png

21、前引《封氏闻见记》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可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证,因而外蕃饮茶,必在北人之后。正如《文献通考?乐考?夷部乐》所说:“乞寒本西国外蕃,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

22、又工词,有敬斋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23、《通考?职官考八》云:“其为翰林学士者,职始显贵,可以比肩台长,举武政路矣!

24、《文献通考?选举四》:“?绍圣元年?罢春秋科,凡试优取二《礼》两经,许占全额之半,而以其半及他经。

25、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26、《清朝续文献通考?乐考》中也有:“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以皮为面。

27、《文献通考?乐八》:“古有雅埙如雁子,颂埙如鸡子,其声高浊,合乎雅颂,故也。

28、《文献通考?经籍三》:“平时本诸践履,则观象玩辞,此义理也;一旦谋及卜筮,则观变玩占,亦此义理也。

29、张心澄《伪书通考》称其书“伪窜”。

30、前两天我们期中考试刚刚结束,马上又迎来期末通考。

31、据《文献通考?职役考》记载,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就差派乡村的地主当里正、户长和耆长。

32、《文献通考》卷十八云:“祖宗以西北宿兵,供亿之费重困民力,故以茶引走商贾,而以虚估、加抬以利之。

33、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一》。

34、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35、据明朝史学家、梅源居士王圻(公元1530~1615年)在《续文献通考?氏族典》第十一卷中的考证和记述,从盘古氏至三皇之燧人氏间衍生的姓氏,自大?氏至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有:隗氏、大隗氏、大嵬氏、嵬氏、饶氏、挠氏、刹氏、鬼?氏、?氏、傀氏、浑氏、沌氏、屯氏、吉氏、仓氏、史氏、侯氏、冈氏、夷门氏、仓颉氏、柏氏、柏常氏、柏侯氏、白侯氏、中央氏、中黄氏、大氏、大庭氏、栗氏、陆氏。

36、干支术--以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

37、著有《宝钞通考》等。

38、【史实】:《文献通考?征榷考》:“雍熙二年三月,令河南北商人,如要折博茶盐,令所在纳银,赴京请领交引。

39、《文献通考》作一卷,盖字之误也。

40、《文献通考》:王澡,宁海人。

41、他在《郑堂读书记》卷四十四,“天文算法类一”中指出:《读书志》、《通考》、《宋志》所载的《甘石星经》一卷,“词义浅近,必非古书”,而是后人采用《晋书》、《隋书》所载的文献编缀成的。

42、加上清人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称为“十通”。

43、《伪书通考》编纂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以书名为纲,以各家辨伪之说为目,将从春秋直至近代的学者辨伪成果悉数列于书内,这其中也包括作者自己对71部古籍的考辨,使读者一书在手,即能大致了解中国辨伪学史发展的脉络,以及辨伪学在历朝历代的发展水平。

44、见《文献通考?职役一》。

45、《老子经通考》、《元元唱和集》、《陈元?书牍》等。

46、据《文献通考>所载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天下诸州酒课岁额,越州列在十万贯以上的等次,较附近各州高出一倍。

47、《通志》和《文献通考》。

48、《文献通考?田赋五》:“夫祀所以为民祈福也,迫取物帛,反为民害。

49、明王圻通考内载周公谥法释义。

50、的名号;所从事的工作或职官。”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51、据《清朝文献通考》卷82载,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而进之于朝,核其不如式及程途稽限者。

52、天子常服乘舆出坐于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通考?选举考(一)》)。

53、试择其最普通者:《四书集注》,石印《正续文献通考》,相台本《五经单注》,石印《文选》,石印浙刻《二十二子》,《李太白集》,《墨子间诂》,《杜工部集》,《荀子集解》,《白香山集》,铅印《四史》,《柳柳州集》,铅印《正续资治通鉴》,《东坡诗集》。

54、参阅《文献通考?乐二十》。

55、《五礼通考》曰:“此以后土为土官。

56、⑥《文献通考》卷三四六,第2709?2710页。

57、马瑞临《通考》,杜氏伯仲之间,郑《志》非其伦也。

58、前有子晋之台,笙鹤时下,后枕子真之屿,丹灶犹存,每企先民高逸之风,颇协长林丰草之趣”。据《清文献通考》记载:“长林丰草,讹寝咸宜,游牧别群,孔阜孔硕,凡马驼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其地在章古台”。

59、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60、《清文献通考?王礼二十》:“?神武旗?黑缎为之,斜幅不加缘,绣金朱雀,闲以流云。

61、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

62、而《文献通考》的编写

63、干支术--以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

64、【出处】《文献通考?户口一》:“长吏惧在官之时破失人户,或恐务免征税,减克料钱,只於现在户中,分外摊派。

65、参阅《文献通考?乐考十一》。

66、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第五篇第二章:“以此版正面,对上版底面,则刀之面幕,各各相当。

67、陈元赞在日本着作甚丰,有《虎林诗人集》、《既白山人集》、《升庵诗话》、《老子经通考》、《元元唱和集》、《陈元赞书牍》等。

68、《文献通考?征榷六》:“?高宗绍兴五年?初令诸州通判,印卖田宅契纸。

69、《文献通考》卷53,《职官考七》中的《御史台》条云:“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标签: 通考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通考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5997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