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62
更新于

三危:sānwē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三件可危之事。《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杀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1、品读其谜,使人顿生“咀五色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瑞露,美动七情”之感。

2、之轧?荒忽兮,直径驰乎三危。

3、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4、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

5、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香奁集》中自序语。

6、亦作“三危”。

7、坐骨神经的内侧部则为第三危险区。

8、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

9、南枕祁连,西接瀚海,北靠塞山,东峙三危。

10、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11、【出处】《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驰六龙於三危兮,朝西灵於九滨。

12、三危耸峙,如危卵欲坠。

13、第二十二安宿第二十三危宿。

14、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危登剑阁。

15、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16、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

17、《修务训》中批评了“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消极无为论,指出:历史上公认的“先圣”都是积极有为的,如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发明医药,“一日而遇七十毒”;尧积极从事政治管理与社会教化,“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抚幽郡,南到交趾,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鲸于羽山”;舜“辟地树谷,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禹休风榨雨,“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阔”;汤夙兴夜寐。

18、沙州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19、在玉门镇幅1 / 250000的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三危山断裂带东段一甘肃省玉门镇片石山一带存在着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期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构造组合样式的韧性变形。

20、一百三危险点分析预控理论,是电力职工从反事故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方法。

21、三危者,犹中国之三省也。

22、三危山,鸣沙山,二山峙,溪潺潺。

23、而将甄寻举族流放于三危去与三苗为伍。

24、【示例】北周?庾信《燕射歌辞?羽调曲》:“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

25、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26、三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27、三危山诸景观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而且三危山与瑶池、西王母、三青鸟的传说,更使三危山如梦如幻,神奇诱人。

28、西望昆仑之轧??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春秋所谓三苗书云:“窜三苗于三危。

29、《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允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30、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

31、西望昆仑恍恍惚惚啊,径直奔驰三危山。

32、唐李白《大猎赋》:“游五柞兮瞰三危,挟细柳兮过上林。

33、三危既度,三苗大序。

34、合三地,为三危耳。

35、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四照灵葩,泫三危之宝露。

36、云昊站在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悬崖边,望了望脚下蜂窝般密集的洞窟,手脚并用,徒手攀岩缓缓地爬了下去。

image.png

37、攀?玑而下视兮,行游月?三危。

38、山海经记载,古时候,三危山峰峦叠翠,瀑布飞泄,桃红柳绿,云雾缭绕。

39、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0、三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

41、一名弓忽,又名三危,祠堂犹在)。

42、莫高窟?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圣地,坐落在敦煌东南25公里处位于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一个河谷。

43、相传很久以前,王母曾居三危,乘青鸟往来于瑶池之间,因而东来紫气,西呈祥云,登古城而晚眺,见霞光辉于垣西。

44、怨思>》:“驰六龙於三危兮,朝西灵於九滨。

45、」《尚书?舜典》说:舜「流共工於幽州,放?兜於崇山,窜三苗於三危,殛?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46、我们先看看三危山的地理环境。

47、摧直辔於三危,碎平途於九折。

48、挹沆瀣于三危兮,荐下都之琼蕊。

49、东峙三危,熠熠金光。

50、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51、三危上蔽日,九折杳连云。

52、水之美者:三危之露。

53、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

54、赖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幸得佑免三危。

55、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56、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

57、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58、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

59、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就安定了。

60、念负重於焦原,中席托三危之险。

61、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62、苗谷之来源,可能与“三危三苗所处”有关。

63、黑水元趾,三危安在?

64、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65、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66、《吕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

67、记载最多的是公元前二千多年尧舜将三苗逐放到三危,三危曾是三苗的一支部落所在地。

68、在史籍《地道记》中记载:“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

标签: 三危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三危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6001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